Monday 15 August 2016

常反省自己

文|远尘

佛陀住世时曾对弟子阿难说:“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佛还在其它场合对诸大弟子说:“汝等比丘,每于晨朝,当自摩头。”佛陀说这些话的意思是要求佛弟子应当时常反省自己,切记出家本分,防止退堕放逸。

出家弟子,一日当三摩其头,并默诵偈曰:“守口摄意身无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守口即没有四恶: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 摄意即没有贪嗔痴;身无犯即不杀、不盗、不淫。不能令一切众生生烦恼,大家在一起修行,更要和睦相处。应当远离修无益的苦行。如印度外道所修之睡钉床和涂灰身等,不但对身心无益,而且因迷,不得实果。佛陀时代,因有很多外道跟佛出家,佛要令其舍邪归正,故特别嘱咐弟子要三摩其头,时时警惕要守出家戒行,不要忘记自已出家的本份。

对我们末法时代的出家人而言,应当经常思考自己的所有受用之物,所安居四事种种供养,这些看似应得之物,都是信众的虔诚供养。我们应当“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还要从自身来想想,我是什么样的人,这些物质供养从何而来,我是否受之有愧。如此才不会使自己为所欲为,有负信施。

佛陀要求出家人应当每天摩头,一方面是为了时时提醒自己作为出家人的本分,另一方面还是为了令出家人经常生起知恩报恩的心。当出家人摩头之时就会反躬自问:“我为何剃除须发,原来是不要与俗人为伍。”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形象与俗人不同,则居不敢近俗,身不敢入俗,心不敢念俗。如此则乐远离行,不待知识之教,而自发勇猛,入山唯恐不深矣,又安忍混从世俗,纵浪身心,为无惭人,作无益行;出家人摩头,还会使出家人想到,自己所受供养都是他人的信施,我只有严守戒律,认真行持,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那些供养我们的人,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否则,将来只会堕落,披毛戴甲偿还业报。

不知自我反省人的最大缺点是自高自大,看自己都是优点,看别人都是缺点。当这些人不知道自我反省时,他们会处处看不惯别人,认为别人的思想行为都不对,并且还经常挑剔别人的毛病,找别人的麻烦,遭致别人的怨恨。这样的人久而久之会四面树敌,造成自己的孤立无友。这就是俗语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道理所在。

其实,世上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俗语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也许你在某一方面具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另一方面你却缺少别人所具备的优点。人都是在不断发现和修正自己缺点和错误的过程中而得到完善的。

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并不因自己在当时的威望和影响而忘乎所以。而是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是否真诚、交友是否守信用,学习是否认真等等。孔子正是以自己所具有的谦恭礼让、反躬自省的品行赢得了弟子们的爱戴。

善于经常反省自己,不仅可以使自己在为人处事时少犯错误,而且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孔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一个人如果善于反省自己,他不仅能够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得更加圆满,而且还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战国时期的晏子,是齐国著名的宰相,他知道自己有许多缺点需要别人为他指出来,才使自己在执政时不致犯错误。

当时他手下有个人叫高缭,为客三年,从来都按晏子的意图办事,从没有出现任何过失。可是晏子还是把他免了职。许多人来给高缭说情:“高缭没出过差错,为什么要被免职呢?”晏子就对说情的人说:“我有很多缺点,好比是根弯曲的木材,要靠斧、刨来修正,我手下的人就好比是斧、刨啊!可是,高缭从来没对我说个‘不’字,一味地顺从,这样对我是没有好处的,只会害了我。所以高缭无过就是一大过错啊!”

晏子因为能够时常反省自己,做到了知人善任,促进了国家的繁荣与兴盛。因此也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近代律宗高僧弘一大师,在平日生活中十分善于反省自己,他要求自己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所有一言一动是善或是恶。如果为恶者,即当痛改。除了改过,他每日临睡前,还会将一日所做的事,详察一遍,有时还写日记,以便能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弘一大师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严格以戒律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因而赢得了当时佛弟子的爱戴和后世佛弟子的怀念。

作为现代的佛教信徒,我们应当以古圣先贤为楷模,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反省自己的过程中发现和修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品行高洁的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