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September 2017

不恼一切诸众生

文 |禅悦

诸佛菩萨在往昔修菩萨道时,常行各种菩萨行,处处忍辱处世,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 令众生生欢喜心。即便是自己有各种欲想时,也以不恼害一切众生为原则。修学菩萨道的人,应当处处悲悯众生的痛苦,将众生的痛苦当作自己的苦难,甘愿代众生受诸痛苦。在遇到各种急难烦恼时,宁愿舍弃自己的身命,也绝对不做令众生起烦恼的事情。当众生以种种恶加害时,菩萨都能忍耐不起嗔恨之心。菩萨在受到众生种种恭敬供养之时,菩萨也能亦慈悲心接受,从不起贡高染着之心。

佛教的无畏施,是菩萨不恼一切众生的方式之一。菩萨因为发慈悲心,不恼害一切众生,常与众生种种安乐。众生如果遇到危难苦厄之事,心生怖畏,菩萨就来安慰、救拔众生出离苦恼。诸佛菩萨为了救济众生,还能以钱财珠宝,乃至头目脑髓施舍一切众生,满足众生的各种需求,令众生所求如意,离苦得乐。

佛陀住世时,经常警示弟子,应当持戒修行,不要恼害一切众 生。“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佛陀让弟子时常持诵这首偈语, 警示自己慎勿放逸。佛陀告诫弟子,作为学佛之人,在修学过程中应当严格受持戒律,从身口意三方面“莫恼一切诸有情”。可见,不恼一切众生是佛陀对佛子的重要言教,也是佛子修行证道的重要过程。佛陀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不仅不恼一切众生,而且还以无限慈悲之心,开启众生的智慧,摄受教化。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指出,释迦牟尼佛在最初发心时,非但不恼一切众生,而且还为了及时救度处于苦海中的众生,修了无量劫的苦行,受尽各种痛苦和磨难,才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成道后,常怀悲悯、 救拔众生的大愿,以各种善巧方便,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当众生造作恶业时,佛陀就会慈悲怜悯,方便教化,使众生不再造作恶业;当众生堕落地狱中受诸剧苦时,佛陀为令众生离苦得乐,愿意代替受各种痛苦。佛陀虽然有悲心宏愿,但由于众生恶业深重,受业力的牵引,长劫沉沦,虽想救拔,也无能为力。当众生生到人道中时,佛陀就会以种种善巧方便,为其说法,从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令一切众生在自己的教导下种下善根。

要做到不恼众生,有种种修学方法,恒顺众生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具体做法上,普贤菩萨指出,当众生有任何一种需求时,他都能想众生之所想,尽心尽力为众生提供方便。菩萨如此对待众生,不仅不会恼害众生,还能令众生生起欢喜心。

普贤菩萨之所以要令学佛者广修恒顺众生这种不恼众生之行,是因为菩萨在往昔修行时,常以大悲心为修行本体,处处悲悯众生,令众生心生欢喜。若众生欢喜了,诸佛菩萨也自然欢喜。

不恼一切众生,不仅是救拔众生的方式,也是诸佛菩萨修行证道的重要途径。如诸佛如来为救度众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生菩提心,由菩提心而成等正觉。诸佛菩萨以一切众生为树根,以大悲水饶益一切众生,就能够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花果。菩提之果不仅属于诸佛菩萨,也属于一切众生,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就无上正觉。诸佛菩萨以平等心对待众生的缘故,则能够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顺众生的缘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作为现代的学佛者,我们在修学菩萨行时,应当像诸佛菩萨那样,从身语意三方面不恼一切诸众生,而且还应当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救济众生的苦难,令众生得到欢喜自在。只有如此行持,我们这个世间才能变成充满温馨和谐的人间净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