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2 May 2017

棄捨虛妄 追求真實

文|嘉遁

蕅益大師曾云:「身為釋子,喜以孔顏心法示人。」憨山大師云:「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知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禪,不能出世。」宋‧贊寧法師於《大宋僧史略》中勸勵僧人應當「好鑽極以廣見聞,勿滯於一方也。」明‧幻輪法師《釋鑑稽古略續集》序文中更直斥云:「僧而不兼外學者,懶且愚不博。」觀此諸文,似皆重視外學,認為出家人亦應有所兼及。但若察其所以然者,蓋從宋明以降,儒道興盛,勢力廣布,而「佛門淡薄,收拾人才不住」。佛教之大趨勢轉變,僧人之價值參差。諸大師為隨順時流,應機接物故,乃方便作如是言說。然而,由此亦可窺見當時佛教真相之一二。

至於今日,佛教圈內亦頗有一種風氣,即無論久參新學,不問佛法是否已明,本業是否已精,就縱任泛覽外道論典(四書五經、中外史哲等),廣習世俗技術(外國語文、人事管理、醫術烹飪、插花佈置等)以為「度眾方便」。乃至亦有一出家便棄捨進入佛學院所學習佛語實論,反而專志赴考一般大專研所等,追求文史哲學、 教育心理學等世間知識以為「門戶之光」。今日佛教號稱興盛,然若不重視真實而反求虛妄,量愈多而質愈減,事愈彰而理愈隱。這難道不正是末法衰相之一嗎?

不可否認,依大乘菩薩之甚深慧及廣大行之精神來看,則上至內外諸論語言,下至醫方工巧技術,一切法凡有利於眾生,有助於佛化者,何所不精?何所不學?然而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凡夫之修學亦必有其次第;循數度而徐達,切近求而高明,絕不可空腹高心而蹈濫聖境。故《菩薩地持經》第二十六條、《梵網經》第二十四條等,皆規定新學菩薩不能棄捨佛法經律論於後,而反先習學外典世論。因為,對任何一個初發心的菩薩學人而言,先得到出世間的正知正見,降伏無始劫的煩惱習氣乃是當務之急,亦是一切自利利他事業之根本。所謂「成己方能成物,成物在成己之中」未能自度而能度他者,無有是處!往往只是演變成「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之悲劇罷了。縱使真實發好心誓願度人為先,然而大事未辦,己心未明,三惡道種子仍如蛆附骨,如影隨形般地隨逐於身;而無常逼迫迅速,不擇賢愚老少, 一旦失去人身,再得之則如盲龜值孔,墜芥穿針般困難。屆時是否還能值逢佛法,正信出家而不迷失本心,對於一個尚未成就聖道的凡夫而言,真正是難說更復難說矣!

若我們能平下心來認真反省自己,雖然大部分皆懷好心來出家,然而無始劫來迷妄顛倒,非朝暮間所能盡除。在尚未深刻而決定地建立起對佛法的信解之前,無論出家幾年,在遇境對緣、舉心動念之間,又往往夾雜著多少世俗邪解而不自覺知呢?但若真是對三寶有信心,一入佛門,就應該遠離世間種種誑惑虛妄之事,珍視佛法清淨真實之智慧寶藏;以無我正見之建立為首要,止觀定慧之熏修為宗旨,熏除旁騖,一心而求。世間近事,非能專心則事業不成,何況佛道甚深,禪定難得,倘非決志專求不廢,又何以得成?而人一生之精力、時間皆是有限,世間學者亦有「皓首窮經」之歎,「一人之精,文重思繁,蓋不暇也!」若不思揀擇其輕重粗妙之先後,以有限之智力去追逐泛泛之學問,「既得佛法無價寶,反倒遊行而乞丐」,不但不能濯去散亂虛妄的舊家風而成為載道之器,反倒憑添無數藤蔓枝葛來纏繞其心。迷者愈迷,昏者愈昏。「如刀割泥,泥不被割,刀還自損」,徒困於無義戲論之棘林,妨害真正智慧之獲得罷了!

當然,在戒法中對於習學外典並非完全禁止而無開緣。菩薩戒中說到,若是天生覺慧高,上智聰明者、或是對於佛法已具足觀察,得不動智者,亦允許其內外兼顧, 真俗並進。但在外學上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皆有其限制,必以不妨礙正業之修習為準。另外,在《十誦》、《四分》等諸聲聞律典中,亦開聽許眾僧為破斥外道、護法助化之故,學習外道文書言論。若依此精神來看,則愈是能力強、智慧高的人,對於自己在旁涉外學時的動機及心態,愈是必須謹慎揀擇。否則,即使自詡為天真美才,聰明過人,但若愛樂外論而不作毒想,貪逐世典而迷失本志,而勝負情見未伏,名關利鎖未破,八風交煎時,無有安閑之法。學問經歷愈多,則難免我慢山高;見解分別愈深,則反成世智辯聰。仗己所學來爭強逞能,沽名邀利,那又豈是大小律制中開緣之本意哉!

《解深密經》偈云:「於諍諠雜戲論者,應捨發起上精進;為度諸天及世間,於彼瑜伽汝當學!」我們既發勝志捨俗出家,就應該堅持追求聖道的願望與決心,「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期待誓同先哲,不隨時流上下」。努力地聞思經律論以建立正見,精進地修習四念處來降伏煩惱。熏絕外緣,善護根門;止觀並進,定慧均齊。一朝破惑見真,證無生忍,得真實慧,獲深禪定。發大菩提心廣學一切,心如金剛,無能沮壞,神通辯才,如意自在。屆時若欲弘法,則群邪皆破, 正法幢立;若欲度生,則聞風皆悅,四海同歸。與樂拔苦,善巧接引,終能滿足一切眾生同入佛道之大願。

如《大智度論》偈云:

多聞廣智美語言,巧說諸法轉人心;
行法心正無所畏,如大雲雷澍洪雨。
法之大將持法鏡,照明佛法智慧藏;
持誦廣宣振法鈴,如海中船度一切。


願一切有大志者皆同懷此願而善修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