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September 2016

不忘初心

文|常静

在《华严经》中有句经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个学佛者,在修学过程中,只有不忘记自己的最初发心,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对于学佛者来说,很多人在最初发心学佛时,都会勇猛精进,学修并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学之后,受不了修学苦行的痛苦,便渐渐退失了原本精进向上的心,变得懈怠放逸了。还有的最后索性放弃修学了。面对修学的艰难,在佛门中便有了“出家一年,佛在心中;出家两年,佛在眼前;出家三年,佛在天边”俗语。这三句俗语初心易忘,守道艰难。

在学佛过程中,一个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渐行渐远,最终实现自己的初发心的理想。《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就是一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菩萨行者。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初参文殊菩萨,向文殊 菩萨请教如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经过文殊菩萨的指点,善财童子先后参礼五十三位善知识,最后终成正果。

善财童子在参访普眼菩萨时,普眼菩萨指点他到多罗幢城参访无厌足王,向无厌足王请教如何修菩萨行,行菩萨道。善财童子到多罗幢城之后,见到无厌足王正在处罚那些犯罪之人。这些犯罪人中,有偷盗他人财物的,有害他人性命的,有侵占他人妻子的,有起贪嗔痴心造作恶业的。这些犯了以上罪过的犯人被五花大绑带到国王跟前。无厌足王下令,根据每个犯人所犯罪过的大小加以严厉惩罚。犯人中有的被斩断手足,有的被割截耳鼻,有的被剜掉眼睛,有的被斩首,有的被剥皮,有的被肢解,有的以汤煮,有的被火焚烧,还有的被从高山上推下身亡,这些罪犯受尽无量苦楚,嚎叫声不断,如同在地狱中受苦。

善财童子见此情景,心中思维:“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修菩萨道。现在,无厌足王灭尽善法,作大罪业,逼恼众生,乃至断命,曾不顾惧未来恶道。我为何要向他求法,发大慈悲心救护众生呢?”

当善财童子如此想着,有点退失道心的时候,空中有天人告诉他说:“善男子!你应当忆念普眼长者善知识的教化。”

善财童子仰视着对天人说:“我常忆念,初不敢忘。”

天人说:“善男子!你不要厌离善知识的话语,善知识能够引导你到无险难安隐之处。善男子!菩萨善巧方便的智慧不可思议,摄受众生的智慧不可思议,护念众生的智慧不可思议,成熟众生的智慧不可思议,度脱众生的智慧不可思议,调伏众生的智慧不可思议。”

善财童子听了天人的教诫,于是信心具足地参礼无厌足王。无厌足王带领他参观了王宫,并向善财童子讲说了处置罪犯的缘由。无厌足王说,对待世间不同的众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化方法。当一些众生,你采用慈悲宽容的教化方式起不到作用的时候,就应当采取“金刚怒目”式的残暴方式来加以教化。使众生对这种教化方式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改邪归正。无厌足王告诉善财童子,慈悲是教化众生的方式,惩罚同样也是教化众生的方式,只不过对待不同的众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化方式,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化效果。

听过无厌足王的解说,善财童子方才心悦诚服。同时,他还为自己的不忘初心,受到无厌足王的现身说法,善巧教化而倍感欣慰。

唐代高僧玄奘大师也是一位“不忘初心”的古代高僧的典型代表。玄奘大师13岁出家于洛阳净土寺,17岁跟随兄长居留长安,后来辗转到益州,跟从空、景两法师受学。武德五年(622),玄奘大师于成都受具足戒。此后游历各地,参礼名师,讲经说法。

在讲经说法过程中,玄奘大师深感异说纷纭,无从获解。为求取正法,正本清源,大师发愿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贞观元年(627),大师在请求政府批准西行无果的情况下,私自与同修一起从长安出发,西行取经。

大师一行先经兰州到凉州(甘肃武威),为了避免一路被人盘查,一行人昼伏夜行。后经过玉门关,越过五烽,渡过数千里的茫茫流沙,经过毒蛇虎狼出没的无人之境,备尝艰辛,后抵达伊吾(新疆哈密)。一行人稍作休息,继续前行,到达高昌国(新疆吐鲁番)。后经葱岭、铁门,到达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经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印度西北部)。在这里学习两年之后,玄奘大师又一路前行,于贞观五年(631),抵达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受学于戒贤论师,学习唯识学。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留学十三年,学习大小乘经论。经过多年的修学,他不仅博通一切经典,通晓多国语言, 而且还在戒贤论师的指导下,登台说法,与当时的著名高僧论辩佛法,没有人能够辩过他。

玄奘大师在那烂陀寺留学,深得印度佛教的精髓。在学成之后,玄奘大师心系国内佛教发展,毅然于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他回国时,还带回了大量梵文经典。到达长安,玄奘大师受到了唐太宗的热情迎接。回国之后,即开始组织译经活动,他先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组织大型译场。至圆寂前为止,共19年,先后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大师为中国的佛典翻译和佛教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也因此被后人赞誉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译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翻译家之一,玄奘大师为求佛法真谛,发愿前往印度求取原典佛经。为了圆满实现自己的最初发心,大师在途中虽然历经千辛万苦,有时甚至是生命危险,他从没有退却半步。特别是在穿越位于罗布泊和玉门关之间莫贺延碛大沙漠时,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大师传记中如是描述险恶环境:“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草木不生,人迹罕绝;时而风卷沙石,时而暴晒湿蒸;时而见枯骨遍野,战场遗迹;时而见凶恶野兽,鬼魅影像⋯⋯”白天,沙漠在太阳的暴晒下,温度极高,无从落脚。大师无奈,只有将自己埋在沙间,等到夜间继续赶路。在茫无边际的沙漠中,大师还曾迷失方向。在迷途中,大师还不小心弄翻了随身携带的水袋。在沙漠中,失去了水,就意味着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在这样绝境之下,随行的同修中,有的人由于不堪其苦放弃了西行,也有的因为环境险恶,客死途中。玄奘大师差点要放弃西行计划,但他最终“不忘初心”,怀着“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的决心,忍饥挨 渴,九死一生,最终到达印度那烂陀寺学习求法,从而最终圆满完成了西行求法的大愿。 “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仅适合学佛修行,而且做世间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这种信念。只有怀着这种信念,我们才能在遇到各种逆境之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如果忘记初心,就会见异思迁,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