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利他的成功之道
法照法师
人生之所以跌宕起伏是因为即使事情有了结果却依然还可能出现变化,因果相续不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也就出现了许多爱、恨、情、愁和喜、怒、哀、乐。如果抛开结果,就过程而言,或许我们的生活从此会快乐很多,精彩许多。可是,现实却不是这样的。为了明天,我们今天就必须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取,不断地注重结果,不断地放弃过程。在最艰难的时候,一定要挺住!走过荆棘,走过泥泞,就能看到蔚蓝的天,就能看到人生的春天。犹如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们看看世间有成就的人,仔细观察他为什么能成功?答案就是“信心”。他的信心越坚定,越不动摇,越不受外界影响,成就越大。具备绝对的信心与信心指数是成正比例的。
当然,我们不推崇好高骛远,夸夸其谈,但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要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定位,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但如果只是局限于自己既有的目标,而不敢、不愿、不能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则既有目标能否实现也是一个问题。
成功定义包含两方面
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变化,我们又怎能把所有可能的变化都考虑清楚、计划在内,因此,为自己的目标多留一点余地,还真是必要的。不同的人对成功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就目前大多数人认同的成功,概括起来其实也就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是社会承认个人的价值,并赋予个人相应的酬谢。如金钱、权力、房屋、尊重等等物质上和名誉上的肯定。第二,则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对人生有充实感和幸福感等。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人尊敬时,才算获得了成功的人生,只有在鲜花和掌声环绕着时,才算得上是人生的成功。仅仅是自己的成功不仅没有意义,而且还有狂妄自大的嫌疑。
成就在于利益别人
人在世间经历种种的辛劳,种种的营求,无非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学子读书,为了金榜题名;商人经商,为了获利致富;科学家埋首于研究室,主要是希望能在物质世界里有新的发现;农工辛勤耕耘劳作,也是为了获得丰收,有增产报国的成就。成就,人人所求!然而目前全世界有六十亿人口,至少每一个时代都有几十亿人,每个人都能有成就吗?成就,无论你从事各行各业,如果你自私,你就没有成就;如果你懈怠,你就没有成就;如果你无知,你就没有成就;如果你短视,你就没有成就。
成就,要尊重别人,集体创作,共同成就,才为可贵。成就,必须要有益于国家社会,有益于全民大众,才有成就;成就,必须能光宗耀祖,增加种族、社会大众的荣耀,才有成就。成就,要给别人怀念、赞美,才是成就。像仓颉造字,成就人类的文明;像嫘祖养蚕,成就现代人衣着的文化;像鸠摩罗什的译经,成就了现代万亿佛教徒的诵经修持;像玄奘带来的唯识思想,成就了人间的唯心法门,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
集体创作的成就
回顾历史,王阳明、二程等人研究禅学,终于成就了宋明理学;谢灵运、苏东坡因为研究佛学,终于成为文学大家。古今中外,历代皆有才人出,他们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天分、努力以外,还有的靠着历史背景与前人的经验,加之于自己背后还有很多的助缘,所以成就得来并非易事。我们不要妒嫉别人的成就,我们要尊敬有成就的人。即使建筑一栋大楼,我能贡献一根螺丝钉;即使创作一部伟大的著作,我能参与当中的一篇校对;一场卫国的战争,我是里面的擂鼓呐喊者;一场民主的选举,我在选举中投了一票,都要感到这是集体创作的成就,我都要感到与有荣焉。
美国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不是他一人的成就,是美国整个科学界的努力;早期苹果牌计算机发行,是多少科学人员的集体成就。在世界上的各种成就当中,我能参与一些因缘吗?人的天赋、知识、智能和能力等等总是有区别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比尔·盖茨一样伟大,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确认自己的定位,永不放弃,即使我们不能像太阳那样金光闪闪,我们也可能像月亮一样发出温暖的光芒。
成功就是行动
人类的历史实质上是获得知识,利用知识改造世界、实现梦想的历史!所以知识、智能和经验对你的成长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书呆子般地获得、拥有知识是不足的,利用知识、智能和经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光有梦想也是不足的,关键是把梦想赋予实践。一个成功的人,其各个方面应该是完整的、均衡的、“中庸”的,但并不排斥个性与激情。
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此为成功的代价,即勤于尝试,不畏挫折、失败。只有积极尝试,你才能够邂逅机遇,为生命创造价值。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换句话说,成功就是行动。只要行动,你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还可以修正自己,因为行动遇到的困难会帮助你找到缺点,自然而然,你就可以完成内在的健全了。可喜的是,与此同时,你也创造了些价值,这应该是最好的结果了。
健康是幸福的前提
人总是带着自己的观念、知识、阅历、利益、地域等等局限甚至偏见去看待世界、诠释世界、改造世界。世界本来无所谓对错,错的是人类自己的行为、观念。只要你的行为、观念、价值观正确了,你的不满、烦恼、怨恨、冲突就大大减少,幸福指数就大大增加。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因此,为了实现明天的梦想,让我们放下过去和现在的痛苦及磨难,以良善的心对待别人,以正面思考来积极地生活。
如果把幸福指数化成方程式,幸福指数=健康+事业+爱情+金钱+家庭+友谊+权力等等。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目标值得追求,所以每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大不相同。不过,我们要切记健康是1,事业、金钱、家庭、友谊、权力等等是1后面的零。所以光有1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失去了1(健康),后面的0再多对你也没有任何意义。正所谓平安是福,所以幸福的前提是关爱、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努力地去创造、分享事业、爱情、财富、权力等等人生价值。
拥有内在的丰富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维所造成的,其实,观念和心态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观念和心态是紧绷的,就很难体验轻松的感觉,愈想放松便愈没有办法放松。在佛法中,如果能够放下执取的观念,让身心随顺因缘,自然流动,身体也会放松下来。长期的超载工作,是违逆身心的因缘,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紧紧地抓住一个工作不放,是带有执取的,要好好省思生命的意义何在,因循惯性的模式是永远不会得到喜悦和自在的。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
念佛是收摄自心
当我们心灵面对压力时,我们念佛菩萨的圣号祈愿是否能有所帮助?答案是能的。念佛是收摄自心最简易的修持法门,使心境常在宁静、安祥中,则能透彻宇宙万象,不会为过去的杂念,而乱了现在的心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大为佛教徒所持诵,其消灾解危之效验,尤其在平息灾障的修法上,特别相应,自古以来时有传闻。佛经上说:“静心投入乱念里,乱念全入静心中。”静心犹如明矾,投入乱念的浊水中,浊水的污垢渐渐的就会沉淀,清澈见影。若要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有安身立命的不惑心境,生活中就不能没有静心的时间。不妨在每天的忙碌生活里,偷闲几分钟,为自我宁静,安排一个涤清尘虑的训练时间,把腿盘起来,坐一下子,让心念安住下来。
坐前先把身调好,再调呼吸,如果很难静下心念圣号,可以修念数息观的法门。眼睛微闭起来,不用出声,心念跟着呼吸念圣号,吸气时念圣号,呼气时数数目,如此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南无观世音菩萨、二??于呼吸间修念圣号兼数息观,十分钟、二十分钟以后,忙碌中的烦躁情绪就会安定下来。佛陀说在禅定中可以开发智慧,儒家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后得智,此智虽然是在定静的训练中得来,却是从自心中开发出来的自性慧光。一切环境是心所造,身心不受污染,当下就是净土,即是“安身立命”的修养。
观音救度一切有情
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她代表着诸佛的大悲菩提心,拔除一切有情苦难,广为众生之依怙,而使之不生畏怖,永远以慈目观照与守护一切的众生。她闻声救苦,不稍停息,就如《法华经·普门品》中所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由此可见其法门的广大,与悲愿的弘深。
在中国历史上,观世音菩萨是秉持着寻益救苦的悲愿,不断示现救度有情众生。“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解救世间苦”,而在将迈入廿一世纪的今天,观世音菩萨必定也应于迷惑苦恼众生的须求,倾注清凉的甘露,施予救济。这种大慈大悲的精神,使人无限向往,总希望得到其救助之余,亦愿与同悲同力,在十方世界救度一切有情。
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特色为普门示现,也就是不管众生有任何的需求,观世音菩萨就会示现出相应的那类众生的角色来救度他们,是无限的慈悲心与般若正智圆融无二的具体表现。她无刹不应的示现,也使她成为与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为相契的菩萨。俗语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正是这种现象的最佳写照。
观照自在学做菩萨
此外,观世音菩萨及观自在菩萨圣号所包含的精神特质,是佛弟子应该学习的。“观世音”体现闻声救苦的精神,佛弟子则该反照自心,聆听自己心灵最深处的呼唤,换句话说,也就是寻找自己内在的觉性。如果你能觉察到自己内在的觉性时,你自己就是观世音了。“观自在”是指每一个生命不被任何条件所束缚,不被任何烦恼所纠缠,而得到大自在、大解脱。修学菩萨道的人,要充实智慧,一定要放弃执著和偏见,能安于贫穷,清净守道,把求智能、求解脱当作终生事业。
“我执”所缘起的种种“我所”身外事物,紧紧的缠缚在“我执”上,重重叠叠所眷念的“我所”事物,牵引众生追逐尘缘,在六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轮回不息。在热闹处取静守心,必须要跳开尘缘惑障,才能守住不落尘缘的本心。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万物皆是缘起,它的本质是会变化消失的,属“空”性。任何一种现象,只要因缘有所转变,现象就会起变化,有很多挥之不去的恶逆人事,想摆脱它,只要改变人事因缘,就能解开束缚的枷锁。
吃饭睡觉即修行?
现代人都患了一种浮躁的通病,终日 惶惶的,不知生活的目的。有一则禅宗公案,对人们的浮躁生活,有很贴切的提示:唐朝有源律师,有一次问慧海禅师:“和尚近来修道用功吗?”慧海禅师回答:“用功。”有源律师又问:“如何用功呢?”慧海禅师轻松的回答说:“饥来就吃饭,困来就睡觉。”有源律师不以为然,向慧海禅师说:“如您所说,一般人的生活,岂不是跟和尚一样的用功?”慧海禅师说:“大不相同哦!一般人吃饭时,不肯好好吃饭,总是百般须索;睡觉时,不肯好好睡觉,却是千般计较。”公案中慧海禅师所提到的“吃时百般须索、睡时千般计较”的生活心态,很贴切地将现代人浮躁生活的心境描述出来,这句话的提示是:我们的心,在分别计较中浮动,彷佛平静的湖面,忽然被人投下巨石,泛起阵阵的涟漪,不能如实地映照景物。
赞美促进人际关系
在美国,有一句流行语:“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在当前十倍速知识经济时代,人脉已成为专业的支持体系。对于个人来说,专业是利刃,人脉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耘,数倍收获。因此,开发和经营人脉资源,不仅能为你雪中送炭,在“贵人”多助之下,更能为事业发展锦上添花。
除了贵人外,我们也要处处留心人脉。想为一名成功人士,要善于学会把握机会,抓住一切机会去培育人脉资源与关系。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在1921年以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夏布出任总栽。许多记者问卡内基为什么是他。卡内基说: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卡内基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是这样的:这里躺着一个人,他懂得如何让比他聪明的人更开心。可见,赞美在人脉经营中是多么重要。在公司内部,要珍惜与上司、老板、同事单独相处的机会,比如陪同上司开会、出差等,这是上天赐予的强化人脉的绝佳良机,千万不能错过,做好充分的准备,适当表现。
真才实学最可靠
人生需要三靠:“靠本事、靠关系、靠机会”。真才实学是人生最可靠的财富,有真本事的人无须担心时运不济,阻力重重,出头有早有晚,但必有成功之日。即使没有大笔的财富,别人仍然会重视你,尊敬你,因此,你必须注意学习掌握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增强自己的本领。而不能像埋头拉磨的驴一样,只知道辛苦工作而不知道学习。要获得卓越成就,你必须让潜意识充满积极的主动力,脚踏实地革新自己。
人脉机会促成功
人生二靠是关系。现在流行一个词:“人脉竞争力”,到底什么是人脉竞争力?即是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脉网络上的优势。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比别人更广、更深。平时,这些人脉资源可以让他比别人更多更快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为成功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或者发挥临门一脚的作用。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人们的支援而取得较大的成功,单抢匹马孤身奋斗,只能落个孤家寡人、寂寞凄凉的结局。所以,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待人如己,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不二法则。
人生三靠是机会。机会是成功的催化剂,是人生步步登高的阶梯。轰轰烈烈的工作中有机会,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机会;顺境中有机会,困难和挫折中也有机会。所以,优秀的人不会等待机会的到来,而是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获得跳跃式发展。
把优秀行为习以为常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这是幸福的基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平庸也是一种习惯。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年代,也没有办法选择出生的环境,更不能选择生身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炼,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天性和出众技能,为自己、家庭、公司、社会创造价值,迈向成功之道。
习惯是日积月累养成的结果,切记: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若要变得优秀,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所必备的品行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搀杂功利、纯粹成功的喜悦。
宽容感恩乃待人真理
人生真正的成功是,尽本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真正福慧双修的人,必定具备两种心灵品质,一种是善于宽容,一种是学会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情感、行为的体现,更是一种高尚人生境界的体现。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一个人学会感恩,才会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人际互动应着眼于未来,同时不念旧恶。原谅别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为你的仇敌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人生就像天秤,一念善失去,一念恶就会增长。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狭隘。海纳百川,靠一颗宽容的心!把所厌恶的人包容在爱心之内,对所爱护的人不生起执著心,这样才能做到怨亲平等地看待。这才是佛法所倡导的。
人随心动也,心无境界,则人难成为才俊之人,心无大境界,则人更难成大器之人,此为世间真理。在人群中恒顺众生,亦不失原则,就是智慧的表现。以下这首诗特别喜欢,在此送给大家:“当您哭泣时,应知我也在流泪;当您高兴时,应知我也在欢喜;不论何时何地,在信心念佛中,我们永远在一起,和佛菩萨在一起。当您独处时,不应想是自己一人,应想有两个人;当您们二人共处时,应想是三个人;还有一位就是观世音菩萨,您走到哪里,菩萨就跟到哪里。”迫切盼望大家能早日走出阴晦的日子,保持正念正知,内心平静,增长信心,投入真实的现观,不再是“想蕴”的作用而已。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愿,大悲观世音菩萨永远守护我们,无灾无难,趣入成就无上菩提。法照虔诚合十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