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 August 2022

从一个未能往生的例子看印祖净宗思想

文| 徐瑾

《印光大师增广文钞》卷二复江西端甫黎居士书:“悟开师宿根固深,好胜心切。始则专意禅宗,藐视净土。后预通公法会,从兹渐生信心。但负性狂妄,志愿则高不可扳。色力尪嬴,行持则远难相应。去冬曾露本心,光遂深加呵斥。奈执心过重,岂能挽回。不亿亦白阁下。冬月廿 一抱病回山。与其师兄叙外面事未毕,即不能言。至次日未刻即逝,有何祥瑞感应之可言也。杨次公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悟师非不信有西方,但以爱根固结,念头不一。平生所期,皆成画饼。”

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为什么悟开师不能往生呢?无深信愿耳!为什么对净土往生没有深信愿呢?乃是“好高骛远,专意禅宗,藐视净土。负性狂妄,志愿高不可扳。执心过重,岂能挽回?”

印祖说:“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如果没有信愿,就算把佛号念得水泼不进也一样不能往生:“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而悟开师因为狂妄自大,以禅宗为高妙,藐视净土,无深信愿,结果“爱根固结,念头不一。平生所期,皆成画饼。”

从这个未能往生的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印祖一片慈心:

(一)非具大福报者不能深信净土。

印祖说,对于净土“非宿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而末法时期人根陋劣,非净土不能救世人,故印祖一生殷殷教导,劝修净业。悟开师恰恰是自命不凡,对净土有疑心,信愿不坚定,所以不能往生。

(二)专弘净土,暗护诸宗。

有人认为印祖因为弘扬净土,所以排斥其他一切法门(以禅宗为代表),窃认为不是这样的。印祖不提倡末法人修禅的原因至少有这么三点:

1、末法时代禅宗善知识稀少,学者常禅外说禅。更有甚者,自以为是,丧心病狂,坏佛正法,堕入魔道。

这是印祖不提倡禅宗的最大原因。就是说当代真正懂得禅宗真谛的人非常之少,当代人所说之禅并非“真禅”,乃是“狂禅”、“伪禅”、“口头禅”,如果普通人不能分辨,就会被误入歧途,犹如以盲导盲,共堕火坑。

一方面,印祖痛斥那些自以为聪明伶俐的所谓“参禅人”:“今之人,每以世智辩聪之资,研究佛学。稍知义路,便谓亲得。从兹自高位置,藐视古今。且莫说现今之人,不入己目。即千数百年之高僧,多有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者。彼皆以为庸常,不足为法。未得言得,未证言证。听其言,高出九天之上。察其心,卑入九地之下。”禅宗悟入何其之难!印祖曾举例说,赵州谂禅师从小出家,到了八十多虽还在行脚,长庆禅师坐破了七个蒲团才开悟,可是现在这些人刚刚一知半解就狂妄自大,未得言得,实在是大妄语!

另一方面,由于末法时期禅宗善知识稀少,人根陋劣,因此学禅者不明教理,往往是禅外说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由于没有善知识指导,一旦堕入魔道, 非但不能了脱生死,只怕堕入地狱。正是有鉴于此,印祖才提倡实修,认为老实念佛、往生净土最对末法人的根机。

2、即便禅宗有善知识住世,亦只对上根人,不能普被三根。

禅宗直指人心,当下承当,非一般小根器人可以为之。历来禅宗明心见性的祖师皆具大根器、大福报。而末法时期上根人稀少,怎么能够只提倡禅宗, 明着了脱生死,暗里拒亿万中、下根人于其外呢?若只弘禅宗,只怕业障深重的中、下根人落得个“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的悲惨境遇,这绝非印祖乘愿而来的大悲心啊!

3、即便禅宗能够悟入,了断生死出三界亦极难。

这里印祖举了五祖戒和草堂青的例子警示世人:苏轼的母亲刚怀孕的时候,梦一僧入房,后来生下苏轼。多年后,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时,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论道参禅。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也说自己七、八岁的时候常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真净法师说:“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才知道五祖戒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

宋朝草堂青是为禅门宗匠,一生精进。晚年偶然见到宰相告老还乡,十分荣耀,动了一念羡慕之心,身后竟转世为曾氏之子。因为前世为僧常修福修慧的原因,很年轻的时候就中功名,后来官至宰相。

印祖告诫世人说:这些修为这么高的禅门宗师尚且不能了断生死,出离三界,稍一不慎就重回六道, 修为退转,我们怎么能不暗自警醒呢?所以我们更要依仗佛力,以求往生净土。

为什么说印祖弘扬净土,同时也是暗护诸宗(以禅宗为代表)呢?

1、业消智朗,障尽福隆,这是修行诸宗的根本前提。

印祖云:“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修净土之人一定要做将死想、将堕地狱想,务使念佛一心不乱、净念相继,这样才能消除业障、上品往生。但是对于如何证得“念佛三昧”印祖却不多说,所谓三昧者,已得实相也,亦即禅宗明心见性的境界,这是因为印祖劝人一向重实修、轻所谓玄理,而且这也是密护诸宗。因为佛法八万四千门每一门要想成就,业障深重绝不可能,所以印祖提倡以念佛消除业障,业障消除了,福慧自然现前。禅门悟入需要大福报、大根器,业障不除,如何能入无门之门?

2、业障消融,念到极处,自然证得念佛三昧,即是真禅家。

印祖云:“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 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这即是“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做佛祖”的境界,亦是“禅净圆融”的境界。念佛至净念相继,一心不乱,自能证念佛三昧,与禅何易?所以印祖又说:“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谓也。”

就悟开师而言,正是落入“狂禅”之中,一知半解就自命不凡,既没有接受净土,亦不懂真禅宗, 所以非但不能“有禅有净土”,亦不能“有禅无净土”,最后落得个“无禅无净土”的可悲境遇。

(三)具深信愿,老实念佛往生净土最对末法人根器。

印祖认为,即便业障未消尽,不能像禅宗那样明心见性,也可以带业往生,待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净土一法,直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流。又曰:洞下一宗,皆务密修,以净土见佛,尤简易于宗门。又曰: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土,同归一源。可以见其梗概矣。”可见参禅人也密修净土,又如死心新禅师作劝修净土之文,有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甚至说:“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为什么禅门宗匠也提倡修净土呢?因为和仰仗自力出离生死的参禅比较起来,净土修行仰仗佛力,两者功效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参禅人根器不够、福德不够,不能够明心见性的话,还可以修行净土往生西方。往生之后,随其根器深浅自然渐悟或顿悟,永不退转。

因此,由上可知,净土最对机,但是必须具深信愿,如果不相信,或者信愿不坚固,都不能往生,印祖劝世人“修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但可悲的是,“今人多多皆是好高务胜,以致或因撑场面,反累实益也。现今之人,一动手先讲建筑。未知净土之所以,便欲遍研大乘经论。或慕禅宗之玄妙,或慕相宗之精微,或幕密宗之神通。将仗佛力了生死之法,视之若不济事者。禅宗,纵能悟,谁到业尽情空地位?相宗,纵能记清名相,谁能真破我法二执?密宗之神通,及现身成佛,亦实有其事,然非尔我之根性所可冀及。有欲得神通,欲即成佛,而由兹著魔发狂者甚多。”

如在《续编上复王晓曦居士书》中印祖又举例说:“显荫,得密宗真传,又通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闍黎。凡有从彼受灌顶者,均可现身成佛。而显荫死时很糊涂(死在居士林,一弟子亲见),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固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多多也。”印祖感叹说:真实修行的利益往往是被那些资质不高,但老实念佛的人得到啊;那些所谓的聪明人,自恃聪明,狂妄自大,即使有佛力也不肯依仗,结果长劫轮回,不能出离,岂不令人悲哀?

印祖又云:“成都有刘某,妄以一女人为证果, 唯此女人之言是听。凡有驳者,即绝交不与通函。重庆一喇嘛,谓依彼之法,七日即可往生。一往生即成佛,并不须再行修习。此种知识,当敬而远之,勿一亲近,庶不至未得彼之益,先受彼之损。否则,得损处可保稳当,得益处恐怕在驴年。若明年便属驴年,则亦可为大幸,恐明年不是,则或至绝望。”可见末法时期鱼龙混杂,善知识难求,我们要遵循印祖法语,老实念佛,至诚精进,求生净土,这才是脱离生死的大道通途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