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5 December 2021

發心與善行

文|傳仰

當我們學習佛法一段時間後,對三寶多少產生了信心,而信心又推動著我們發願,以作為己身修學佛法的目標,有了信及願,我們隨分隨力地將所學的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調伏貪瞋癡、清淨身口意;此信、願、行不可分開,是互相展轉增上的。

譬如歡喜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的人,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發願求生阿彌陀佛國,因而長時持誦彌陀聖號;此即是由「願」導行,而「行」時亦要有願,才不至於走錯方向並將「行」的功德迴向諸希願處。

學佛者善行的目標即是願!這個願是因人而異的,但又可分成長程、中程、短程等幾個階段性的差別;層層分剖,也就是我們每天要行持的項目。基本上,善行以「戒」為主,其中包括「止持」與「作持」。剛開始可以選擇最急須改進,或難度較小的項目,隨時鼓勵自己應該作的事要盡力達成,警惕自己不應該作的事切勿違犯!

若不知如何發願,可以參考一些懺本中--大悲懺、水懺等的迴向文,或祖師大德的發願文。除了平時常見的一些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外,還有「願生逢漢地,長遇明師,正信出家,童真入道」,「願執持淨戒,塵業不侵,不逢八難,不缺四緣」,「願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修學一切法門,悉皆通達」。參考這些文,作為與自己相應的願;由總願到別願,由別願再層層分到你的下手處--即每日的善行項目。

舉例而言,若總願是「為利有情願成佛」,則須先發願「得菩提心而不退」;但菩提心是需要修行才能生起的,如「七因果」與「自他換」,即是兩種發菩提心的方法。

「自他換」的內涵包括自他平等、愛惜自我的過患、惜護他人的利益及功德,及自他相換的實際思惟等。如學習「自他換」,可發願「早日依自他換,成就發菩提心」。在這些項目中,可以選擇「為別人著想」為下手處,以此為自己每日善行的重點。

每天起床後,即先皈依發願,緣念自己的善行項目--為別人著想;若碰到種種境界,應該如何去對境練心。白天的行住坐臥中,則盡可能提起心力去「為別人著想」,若遇到一些境界,因為心裡已有了準備,即可用先前想好的方法對治;到了晚上,切實地反省今天善行的結果--得則隨喜,過則懺悔。

最後作迴向,由下往上的次第是:「早日依自他換成就菩提心→願菩提心堅固不退→願常行菩薩道廣度有情→為利有情願成佛道」。若約成就一切智智邊說,也可選幾項相關的善行作為日課,其餘如上所說。

總之,信、願、行不可分開,願為行的指標,行是理想(願)的實踐,如此展轉增上的過程中,信心也隨之而增長了。

願可有總、別、大、小之分,別願中又可以再層層區分,最後的著手處就是每天要作的善行項目,而每天晚上反省後的迴向--總的來說須迴向無上菩提;別的來說,則可以迴向至各式各樣的希願處,使令我們在菩提道上能逆緣消除、順緣增長,逐漸積集資糧,最終成就直至成佛的大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