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7 November 2020

在家人理性学佛

文|一峰整理

在家人,是否在礼佛、学佛的道路上有很多疑惑,有广法师通过佛总青年团的面簿平台,为大家一一解疑。下文摘录平台对答中的部分内容。

观音菩萨是男,还是女的?

观音菩萨早期都是以丈夫相出现,到了宋朝之后,就演变成比较慈祥的造型,以迎合当时民众的需求。在《妙法莲华经》中的《普门品》就提到,观音菩萨有三十三种不同的化身,对不同的众生,便现不同的神相,说不同的法门。

例如,有童男、童女,如果因缘到了,他们需要菩萨的点化,菩萨也化为童身去点化他们,这是观音菩萨发的愿,为了拯救众生的苦难随缘应化不同身份。

其实,在菩萨的阶次,已没有男女之分,菩萨是因众生所需而现相,性别只是在民众眼里的分别,可对菩萨而言,只是为了度众而行使的一种方便,所以观音菩萨应该是既非男、亦非女。

其实不只是观音菩萨,其他的菩萨也有这样的方便。

为什么佛像有这么多的相呢?

是的,佛有呈忿怒,有呈欢喜,有呈慈祥等。而且,每尊的衣物、饰物、坐姿、手印等各有不同。

在没有回答问题之外,且让我略讲佛像的起源。

其实,佛陀住世时候,是没有佛像的。在正法五百年间,佛陀不允许佛弟子打造佛像,因为佛认为众生需要专注于修行,而非一直对佛陀的依赖。换言之,佛陀讲修行的方式授予佛弟子们,他希望众弟子能够以自己以修行的方式去解决本身的问题,而非一直依赖佛陀的庇护。就跟为人父母,希望自己儿子能够独立一样。

而在像法500年间,则开始出现了很多佛像。

虽然佛像千变万化,但是这些佛像还是塑像师根据经典的描述、依照比例去绘制、塑造的,只是因为每个塑像师,他们各自的文化因素不同、社会的因素不同、还有身处的材料生产地的不同,加上佛教本身不同的传承与文化背景,最终打造出来的佛像也是各有不同。

例如有些是砂石制的、有些是鎏金,就是因为在不同的产地取材自不同的材料。阿富汗出土的佛像,有点像希腊人,这是因为地域影响的缘故。

另外,不同的地区审美观点也不一样,所以,就有了肥瘦之分。例如东南亚一带的佛像偏瘦,因为大家偏向于纤瘦的审美观;而中国唐朝出土的佛像,一般都是丰满圆润,因为那时代的审美角度偏向福气丰腴;传到西方,洋人造的佛像,就像西方人没什么两样。

佛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佛陀整体的相貌还是一致的,塑造也是有一定的规律,不能随便。

也有信众常问,这么多佛像,到底哪一尊是真正的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塑像的本意不在于哪一尊是真正的佛,而是让人看到佛像时,能够肃然起敬,从而升起精进之心。佛像,真正的用意旨在提醒修行者好好修法,好好用功。

也有很多人问,若去佛具店请一尊佛,那一尊佛像是最好的。身为师父,固然可为你选一尊他认为最庄严的,但主要还是以修行者自己的缘分来决定更好。因为修行的人是你、每天供养、诵经、上香的人也是你。自己选一尊相应的,诚信诚意去礼拜,就是对佛最大的敬意,不需要求助于法师。

到寺院去,经常有一些结缘品,例如佛书,佛像之类的,请回家后如何摆设,经文或照片。

佛台、佛龛,越简单越好,切莫弄得五花八门。有一些信众,为了安自己的心,本来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后来又加了阿弥陀佛;想了一想,又请了一尊药师佛,再想想,观世音菩萨很慈悲,地藏菩萨的宏愿也不错,结果也就把满天神佛请了回家。

其实不需要,一尊或是三尊?是要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还是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早定下一个方向。

也有人问说,如果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佛前念阿弥陀佛OK吗?

没问题啊!也有些人表示,他们需要一尊像来专注修持,我建议可用卡片取代佛像,例如念药师佛的时候,可以暂时将卡片放在桌上,念完后,就收起来。礼佛,主要是整洁。我看到一些居士家里的佛龛像夜市般摆到满满,平时要如何清理啊?

我常跟人说,如果你觉得真没有必要的话,就不要请回家。有时候,你可能觉得盛情难却,不好拒绝他人的结缘品,那么即便请回家了,但也不一定放在桌上,可以恭敬地收在橱柜里。

往年在欢喜月,都是祭拜三次,如果改在月中(农历七月十五日)只拜一次,OK吗?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欢喜月,这是源于佛在世的印度,在这段期间因为雨季的关系,为怕外出踏死蝼蚁,所以都不托钵,而在道场专注用功。

另外,农历七月十五也是盂兰盆节。此节日以大目犍连尊者为了度化身陷饿鬼的母亲的因缘而起的。大目犍连尊者的母亲因为在饿鬼中饱受饥饿的折磨,目犍连尊者本想化些食物予她,随料到食物一到她的口中,便即刻变成黑炭。于是,目犍连尊者便请示佛陀,佛陀指出,如果在这一天设斋供僧,便可帮助母亲脱离恶道。

供佛供僧,可帮佛弟子聚集功德,并借助这种供养的功德超荐先人,功德力是不可思议的。

至于,是不是只在七月十五才拜,就必须先了解这位信众为何有这个想法,才能回答。如果不知道前因后果,不能轻易去判断。如果是因为经济问题,大可只拜一天,量力而为。此外,也可以自己诵经、回向。

佛弟子也可以通过修行去积累功德,例如没到寺院受八关斋戒,可以自行在家茹素,不跟人吵架等,也是为自己修功德啊!德就是难行能行,通过修正自己来作出重大的改变。

为什么要在佛前点灯,每一次需要点多久?点香若烧到一半,是不是要多点一支?信息传达不了?

点香点一半,信息传不上去吗?其实,不是这样子。这只是个迷思。点香不完,一则风大,二则灯芯质量不好,所以香不能燃烧到尽。也有可能一些香收藏了太久,变得潮湿,烧不起来。如果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妨将窗口关上,或是换质量比较好的香;又或者,不用立香,改用卧香。一些问题可能很简单的,不要自找麻烦。

点香,贵在重质不重量。如果能用一些不含化学物质、或是自然香精的,也就比较健康。

为什么佛前点灯,主要是在生活中激发智慧,让我们的思维没有盲点。灯,在佛教中是智慧的象征,所谓一灯能破万年闇,佛法就是破除黑暗的利世工具。

学佛的人,需要每天提醒自己,我们要认真地去看待每一天,在生活中去寻找激发内心智慧的韵律,世界自有光明,但这个光芒必须由自己去点燃。

也有人常问,在家里点灯与在寺院点灯有何分别?

自己点灯,寺院点灯,形式上都是一盏灯,但在道场能获得师父们的加持与回向,而在学佛上道路上添加助缘。另外,点灯也是护持道场的一个方式。

如果觉得自己尚未准备好,可否五戒之中只守三戒?

我很想知道他能守哪三戒,不能守哪两戒?原因又在哪,我才能够给予规劝。

就以我自己为例,当我在家时候,我原来是打算到寺院只接受三皈依的,可当时的法师对我说,三皈五戒是一起传授的,我那时心里就想,平时生活中已经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所以也没有什么难度,我就在这样的因缘下受了五戒。

或许,很多人认为,怕接受了五戒后,担心做不到。但我觉得守戒不是一个问题,我们是可以找到方案去解决的。

譬如说,中药经常用酒精作为药引,这样不叫犯戒,而是开缘。所以饮用中药不存在犯酒戒的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