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December 2018

皈依的本体是什么呢?就是决心。

柔秋仁波切

皈依佛的时候,就要发誓:第一、我从今天起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间,释迦牟尼佛等佛为我的导师,导师是什么呢?就是引导的我们奔赴解脱的人。我们就要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他给我们怎么指路,我们就怎么走;第二,就是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其他世间的鬼神、造物主,都不是我们的导师。必须有这两种决心才会有皈依的戒体。我们受居士戒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心里没有发誓不杀生,虽然受居士戒的时候,你也跟其他受戒的人坐在一起,却不能得到居士戒。因为你心里没有发誓,没有下决心从此以后不杀生。同理,皈依也是要从内心深处皈依以后,才算真正的皈依。

皈依法的时候也要发誓:第一、我从今天起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将释迦牟尼佛宣说的法,作为我的道。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修的法。必须下这样的决心;第二、除了佛法以外,不将其他宗教的法,作为我的道。这两个决心有了以后,就有了皈依法的戒体。
皈依僧众的时候同样也要下决心:第一、我从现在起乃至成佛之间,生生世世将学佛的僧众作为我的道友。

为什么要将僧众作为道友呢?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人要走一段既漫长又危险的路,他就应该找一个有能力的朋友结伴而行,这样才能万无一失,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如果他形单影只一人独行,就可能会遇到一些事前意想不到,并且单枪匹马难以应对的灾难。同样,学佛的道路也是布满荆棘、坎坷不平并且遥远漫长的。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我们也需要同伴,那谁是我们的同伴呢?世间的同学、同事、战友、妻子、丈夫、姐妹、父母等等,虽然他们甚至有可能为了我们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但这些跟解脱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我们把他们当成道友,他们也不能给我们提供帮助,所以我们的道友不是他们。只有学佛的僧众,才是我们的道友。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让我们顺利地到达彼岸,所以是我们的道友及同伴。
第二、就是除了这些僧众以外,修邪魔外道的法或者是不修法的人,他们虽然也同样是众生,比如家里的亲戚朋友等,虽然不是我们的敌人,但也不能将他们视为我们的道友,要发这样的决心。

归纳起来,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各有两种决心,一共就有六种决心。具有这六种决心,才叫做皈依。

修皈依的时候,要反反复复地锻炼、串习,让自己生起这样的决心。这个方法叫做皈依的修法。有了这样的决心,修法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没有受皈依之前,应当在自己的相续中培养这种决心,这叫做修五加行的皈依。当诚恳精勤地修了很长时间以后,决心就会生起,这时才去受皈依戒。那个时候需不需要皈依的仪式呢?还是需要。如果没有传戒的仪式,仅仅有一个决心,还谈不上是戒体。要将发誓转变为戒律,还需要一个皈依的仪式。但是,没有这样的决心,即使有这个仪式也没有用。有了这样的决心,再举行这样的仪式,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戒律——皈依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