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17 December 2017

供养凡夫僧

文|智海

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家人,没事的时候喜欢评论出家人的是非对错,用佛教戒律来衡量出家僧人,看到个别僧人的不良行为,就把所有的僧人否定了,就失去供养、恭敬和赞叹僧人的信心,更可笑的是竟然有信徒说:“我们不要皈依佛、法、僧三宝了,我们只皈依佛、法二宝。”要知道佛、法、僧三宝,犹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佛陀为何成立僧团,目的就是为了正法久住。众生觉悟当成佛,正法弘扬本在僧,僧人是佛法的弘扬者、传播者,没有僧宝佛法就无法延续下去。是故僧团是佛陀慧命所寄,出家人的责任重大,他的使命非常神圣。例如教育信众,护持道场。因此供养出家修行人,其所得的功德,当然是极其殊胜!

凡夫僧是三宝之一,既然是宝,那就不同于木石瓦砾,有别于愚夫愚妇。一个再不好的僧人,一个破戒的比丘,他依然还是一块宝。比如一块金银首饰或珠宝玉器,既使它坏了,但是它依然是宝。譬如一块砖头或瓦砾,即使它完整无缺、毫发无损,那它也只能是一块砖头瓦砾,绝对不是黄金珠宝,这个道理很简单,我相信人人都能明白。

中国近代高僧印顺导师曾开示过一首法偈:“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随佛修行者,住持正法城。”意思是说我们信佛的居士,要依教奉行,依法修行,赞叹和恭敬僧人,不能讥嫌、嘲笑和轻慢僧人,也不要用镜子或戒尺来衡量僧人的好坏对错,凡是跟随佛陀出家的人,就是正法久住的使者,我们应当恭敬至诚、供养礼拜!

印顺导师还非常感慨地说:“近代中国,信佛敬法的还有,而信敬僧伽的实在太少。或是但敬归依师,或是敬一二人,三宝的归敬不具足,难怪佛法的希有功德,不易生起来。” 供养戒行庄严、德才兼备的比丘僧,或老实念佛修行的出家人,当然功德无量;假使供养不学无术,恶行比丘,岂非罪过无边?

不然,依地藏十轮经说:“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忍、念出家、念远离、念智慧、念宿植出离善根。”如今科技发达、经济腾飞、物欲昌盛,人人沉迷于声色之乐,能够发心出家者实在难得。如来慧命寄托出家僧人身上,住持三宝中的僧宝,其地位和责任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昔日唐太宗问玄奘大师说:“我本欲供僧,但听说许多僧人无有修行,应当如何?”又问:“供养凡僧也能求福吗?” 玄奘大师说:“能啊!’接着玄奘大师又开示说:“昆山有玉,但是混杂泥沙;丽水产金,岂能没有瓦砾?土木雕成的罗汉,敬奉就能培福;铜铁铸成的佛像,毁坏则会造罪;泥龙虽不能降雨,但祈雨必须祈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但修福必须恭敬凡僧。”

意思是说你不要以为出家人也是个凡夫,和俗人没有什么两样,供养凡夫僧就没有功德,其实凡僧虽不是罗汉,也不是菩萨,但他现的是僧相,他有三衣(福田衣)披搭在身,既然是僧相那就是三宝相,既然福田衣在身,那他就可以为众生种福田, 这就值得人天供养、求大福报。

唐太宗听后恍然大悟说:“我从今以后即使见到小沙弥,也应如同见佛一般。”

凡夫僧虽然没有证罗汉果,仍有贪嗔痴三毒,可是他已经脱离了红尘,远离了人我是非、六亲眷属,每天都在吃斋念佛、用功办道。许多凡夫僧肩负着重任,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寺院建设、弘扬佛法等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为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即使是菩萨再来、活佛转世,也是现的凡夫相,如果我们轻慢了就有很大罪过。又凡夫僧因有念佛、修持、利人的功德,所以能堪受人天供养,令供养者得福,恭敬者受益,由此因缘,使人由声闻乘到菩萨乘,从菩萨道入解脱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从此可以看出,供养凡夫僧,一样功德大!经常看别人的错误,挑僧人的毛病,那是因为我们修行不够,一个真正的大修行人,念佛修持的时间都不够,哪里还有时间去对僧人评头论足呢?学佛要明白广修供养的道理,不能有分别心,每一个凡夫僧都是我们求福田、行供养的对象,其功德与供养十方三世一切分的功德一样大,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切莫错过良好时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