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5 June 2019

前行为重,净土为归

益西彭措堪布

这一生的时间很短暂,而且每个人都有自身具体的因缘,所以一定要抓住最要紧的事。

为什么现阶段要以前行为修行的重点呢?因为初学者想要达到证悟,这中间要遣除很多的颠倒状态。而这些必须通过前行法来次第解除,需要一步一步地净化自心:去掉各种对现世来世的耽著、自利的耽著,以及要积聚资粮、净除业障,还有修持上师相应等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要用很长的时间做修持才可能生起,如果不长期坚持修习,也会很快失去。

不依前行次第学法,就会出现很多病症。比如不按道轨修心,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乱学乱修,这就出现了“随意症”。还有“盲目症”,不知道这个法在什么阶段修,要修多少等等。还有“空虚症”,心里不踏实,好像没得到什么修法的证相。又有“幻想症”,常常幻想出现奇迹,幻想在某种场合自己能不劳而获,别人把成就给他等。还有“散乱症”,心里对修心的次第没有定解,没办法安心地按次序修法,下至一个环节都没办法持之以恒地修持,更没办法有条不紊地一个一个进行。又有“绝望症”,也就是他最开始充满了幻想,到最后就出现失望感、认为一切法都不可能修成。后面就会一动不动,这样就出现了“痴呆症”,不晓得怎么动了,做什么都是茫然的。

还有“僵直症”,坐在那儿傻傻的,一天到晚很僵硬,心里没有了源头活水,善心的源泉被堵塞了。这样怎么来行善呢?还有“混杂症”,学法时不按次第,也没有任何拣择,最高的和最低的混在一块持,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也混杂不清。佛法一层一层的,每一个点都有它的所缘和修法状况,而且告诉你这一步应当怎样做,怎样修练自心调成这样的状态,到了更上一级心要放大,又要再进行新的转换提升等等。但是,不按次第的人乱听乱学,结果就摆不清了。

凡夫没经过前行的训练,无非是任意而为、拨无因果、自由自在等等,这就是业果愚状况。我们修前行时,应当多问一问自己:我在这上面变心了没有?有什么心上、行为上的改变?这是唯一的考核。

另外我们要知道,死亡很快就会到来。死的时候,不是生净土,就是落轮回,落轮回很可能会落恶趣,所以这是前途攸关的事。在天人境界里,我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时间,连喝一杯茶的功夫都没有,就是这么快。所以不要在世间做长久的打算,应当尽早考虑临死的去向问题。这个抉择好了,就一心在这上努力,这样就把握了此生归宿的问题,也是这一生极关键的地方。

《无量寿经》里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修十善等广大福德,然后为了生到这个国土而回向发愿,下至十念都可以往生。这个条件非常简易,是我们修得起来的,好好把握就非常有希望。其他的刹土,比如华藏世界的报身大刹土,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去。而五方佛刹土里其他的东方现喜刹土、北方不空成就刹土等,要一地以上才能生,这也不现实。都还没开悟,哪里是一地?大成就者可以随意示现,但我们不是大成就者,所以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选择。

这样就知道,我们的目标就是极乐世界,即生解脱的希望就寄托在极乐世界上面,这就叫做“此生的归宿”。选择好了这个归宿,就发现一切都能成就,而不是可望不可及的。

总而言之,大家的修行规划就在前行这一条主线上面,每个阶段要补充它的内容。譬如讲《贤愚经》你要好好学,讲《念处经》也要好好学,不要以为是《前行》以外的课,这些全是前行中外前行最重要的课。你心里展开了具体的认识,蓄积很多资粮之后,再去领会它的纲领、它的修心,你就能够契入,所以这些并不是跟《前行》无关的课。学完《前行》,比如说再学《入行论》,它也不是跟《前行》无关的课程。这是直接针对大乘道菩提心的,属于发心的课程。又比如讲《宝性论》《如来藏狮吼论》,讲到了义的皈依、了义的发心,以及最终认识本性,这些也全部是《前 行》的课程。

目前主线就是修前行和归于净土,前行修到量了自然会有正行(大圆满),那是不必说的。不是让你舍掉正行,正行是欣求向往的对象,为了更好地入正行才修前行。但是,对于当前的情况客观地观察后,发现前行是十分欠缺的,这需要极大的努力、极长的时间才能有所突破。我们不能谈得太高,时代因缘是非常差的,即使费很大的劲,也只是期望得一点比较真实的进步。

总之大家就把握两句话:前行为重,净土为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