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4 May 2019

在家居士持戒的四种类型

文|陈浦燕

戒律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发展兴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戒律的功能是防非止恶,令佛弟子都能断恶修善。戒律要求四众弟子都必须持守,只不过在家弟子与出家弟子所持守的戒条各有不同。对于在家居士来说,不仅要持守五戒,有的还要持守八关斋戒。在持戒的方式上,在家居士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不同愿望和追求,持戒的方式也会有高下的不同。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载,根据持戒高下的不同,在家居士所持的戒共有四种类型,分别为:下人持戒、中人持戒、上人持戒、上上人持戒等四众类型。

一、下人持戒。

下人持戒并不是说持戒的人是最下等的人,而是说这种人所持的都是最基本的,必须持守的戒条,且持戒所追求的目标也最低。对于下人持戒的目的。《度论》云:“下人持戒,为今世乐故,或为怖畏,称誉名闻故;或为家法,曲随他意故;或避苦役,求离厄难故。如是种种,是下人持戒。”这种持戒的人,其目的并不是通过持戒、修定,最终达到开启智慧。也不是通过持戒来防非止恶,进而修诸善业,成就圆满菩提。他们学习并受持五戒和八关斋戒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将来往生善处,也不是为了得到究竟解脱。他们持戒的目的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有的是想通过持戒,希望今生能够活得自在快乐,逍遥洒脱;有的人持戒是因为对领导或周围的人心怀畏惧,因而违心的称颂他人美好的名声;也有的人则是为了曲意顺从他人之意,同时自己还能获得一些想要的利益而持戒。还有的人在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人生苦难时,为了能够摆脱苦难,才会学习在家居士戒条并持戒。

以上几种为了各自目的而持戒的人,其共同特点是持戒人并不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持戒,而是为了个人的私利才去被动地持戒。他们想通过持戒实现自己的愿望,或通过持戒使自己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二、中人持戒。

中人持戒的目的既不是为了自求解脱,也不是为了趣证菩提,度化众生。他们与下人持戒的目的有很多相似之处,目的也是先为自己考虑。只不过他们考虑的不仅是现世,还为自己的来生作进一步打算。《度论》云:“中人持戒,为人中富贵,欢娱适意。或期后世福乐,克己自勉,为苦日少,所得甚多,如是思惟坚固持戒。譬如商人,远出深入,得利必多;持戒之福,令人受后世福乐,亦复如是。”与下持戒人为了某种目的被动持戒不同,中持戒人则是主动持戒。但他们持戒也是所有求。有的人持戒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人中大富大贵,生活过得适意快乐;有的人持戒则是为了自己后世摆脱贫苦,获得富贵快乐。他们想通过现世刻苦持戒,自我勉励,希望自己来世能够乐多苦少,如意自在。他们把持戒当成了一种交易,希望以很少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报。这种持戒之人,就像一个商人到远处经商,若能深入了解市场行情,他所获得的利益一定很多。中人持戒人,他们虽然持戒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后世的幸福快乐,但由于他们能严格受持在家居士的各种戒条,因而后世也能得到很多持戒的利益。

三、上人持戒。

上人持戒就是上等的持戒方式。与下、中人持戒不同,上人持戒既不是为形势所迫而被动持戒,也不是为今世或后世福乐而持戒。他们持戒的目的是为了脱生死,追求不生不灭的涅槃之乐。《度论》云:“上人持戒,为涅槃故。知诸法一切无常故,欲求离苦,常乐无为故。”佛教认为,世间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其本性都是空的。只有证得涅槃之果,才能永离无常,达到永恒的自在快乐。其实,持戒被动目的是为防止造作恶业,使各种善法能够及时生起来。持戒的主动目的,则是通过持戒修善,并由持戒生定,由定发慧,最终明见自性,证不生不灭涅槃之果,再去度化众生。这种持戒人,知道一切诸法都是无常的,要想求得出离苦海,得到涅槃的究竟快乐,只有通过严格持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修行才能实现,因而他们为了追求涅槃之乐而去持戒。

这种上人持戒人,他们从来不会因持戒而后悔。由于心不后悔,因而能对所持的戒条欢喜信受。又因得到持戒喜乐的缘故,能一心向道。由一心向道,因而就能得到真实智慧。由于能得到真实智慧,就能够生起厌离心。当一个人厌离心生起后,精进行道,便可离欲。若人离欲后,就能得到解脱自在。由得到解脱自在,便可再行修持证得究竟涅槃。因此,上人持戒之法,不仅能自求解脱,还能得到涅槃之乐,从而为以后度化众生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持戒不仅是持戒的正途,也是生起诸种善法的根本。只不过这种持戒目的是为了自利,不能达到利他的效果。可见,这种持戒还是有局限性的。

四、上上人持戒。

上上人持戒,就是最上等的持戒方式,即持戒的目的是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度论》云:“上上人持戒,怜愍众生,为佛道故;以知诸法,求实相故,不畏恶道,不求乐故。如是种种,是上上人持戒。”可见,上上人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怜悯众生,度化众生,以及为了修佛道的缘故。这种持戒人,能够了知诸法皆空,为求证得实相而发愿持戒。在持戒过程中,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以及多少魔障的困扰,都毫不畏惧,依然精进用功,勇猛向前。他们心中始终明白自己修学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眼前的快乐,而是为了断除烦恼,成就佛道,从而度化更多众生,离苦得乐。

以上四种持戒方式,是不同的在家居士为了不同目的而去持戒。下人持戒是为了个人的某种利益而被动持戒;中人持戒则是为了追求后世的富贵快乐;上人持戒只是追求个人的涅槃之乐。以上三种居士持戒的目的虽然逐层递进,但都不是持戒者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作为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大心之人来说,他们只有依照上上人持戒的远大目标去持戒,才是最高境界的持戒。如此持戒,才能收到自利利他的持戒效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