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2 May 2019

十善、十不善

卓格永丹嘉措仁波切

什麽是“十善”?不殺生、偷盜、邪淫是身三善;不妄語、惡口、二舌、不綺語是四口善;不貪欲、嗔恚、愚癡是三意善等十善,“行十善,戒十惡”也是解脫之道,這就說明日常生活當中也有修解脫道的機會。無論身處何地或者以行、住、坐、臥的何種威儀作何事情,我們都應該覺知到自心究竟處在怎樣的狀況,透過具備這種正念與正知而相續不斷地成辦利他之事,這一點兒,是佛子們所應實踐的。

勤修什麽呢? 當然是勤修"善"。什麽樣叫善? 勤修十善,剔除十不善。怎麽去衡量善與惡? 諸法由緣生,於在渴望度。做每件事都要看它的動機來決定是善還是惡。"三輪體空"的基礎上做每件事也是最好的善事。而以不著"能、所、事件"的"三輪體空"的"清淨慧","回向菩提"、回向終極的覺悟。俗話說:做任何事不要執著於能、所、事件而清淨平等,爲消除無邊衆生之苦而精進修善!“如《賢愚經》雲:‘莫想諸善微,無益而輕視,水滴若積聚,漸次滿大器。’我們只要是每天做一件善事,不管小與大,最終會有光明的結果。相反,我們應當注意每一件惡事,都儘量不要做。”

作爲母親爲自己的兒女作出無私地奉獻,是我們應當學習的榜樣。阿彌陀佛!從佛教角度講:一切有情衆生,沒有一個不是我們父母的,所以我們平等對待每一個衆生。當我們失去他們的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多爲衆生服務,讓他們高興就是我們應該做的。所以,想爲已離我們而去的父母、孩子做一點事嗎?當下修善!寫到這不由得想起了汶川地震時的情景。一個母親用身體拼命護住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孩子生命。我們對衆生要有母親對孩子一樣的慈悲心,不能爲自己的利益得失而喪失對衆生的慈悲心,包括自己的孩子(胎兒)。我們從現在做起吧!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願天下父母平安健康!願災區人們早日脫離苦難!願一切衆生早日心生菩提!

經中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殺害衆生生命的罪過直接關係到衆生的生活、環境、生存的質量。所以,我們作爲人類將應當愛護有情衆生的生命、環境、生存的質量。我們努力去做戒殺、少殺等行善,爲未來的和諧、平安做出微薄之力。

佛教認爲,輪回是由業力所生、由業果所成。輪回的根就是無明在做怪,有了無明才生起十不善。十不善爲:殺生、不與取、邪淫、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貪心、害心、和邪見。我們每一個人能斷除十不善,而脫離苦海,這一點每一個行菩提道者任務。

1、殺生。一般人認爲:不殺生誰都做的到;就是不殺人、馬、牛等大牲動物嗎?這些我不殺!其實不然,佛教認爲:殺生要具備四種條件,如果完全具備這四個條件以後就成立了殺生的罪業。哪四種條件呢? 對境、動機、行動和結果。

①對境,是一切有情衆生,包括我們經常見到的,螞蟻、蚊子、蟑螂等等;

②動機,是殺生的動機。貪嗔癡所引起的殺衆生之心,如果具備其他三個條件就是完整的殺生之業;但不具備其他三個條件、殺他之心還仍然保持著,而且每天念念不忘也會殺生之過,直達放棄這種念頭爲止!

③行動,自己用各種方法去殺衆生,或者托人殺乃至參與出謀劃策都一樣有過;

④結果,殺生的行爲完全結束,並心裏爲此感到高興就是結果。

另外,我們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比如:蚊子、蟑螂、螞蟻等小型動物也是生命,而且爲了生存而奔跑、以及貪生怕死,都我們沒有什麽兩樣,所以我們也不能隨便剝奪她們的生命。佛教認爲一切生命都要平等對待!阿彌陀佛!

如果我們已經做過一些殺生、或類似殺生之分怎麽辦呢?這就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當什麽時候認識到殺生不對的時候,立即發誓言:我從今天起不殺生,而多做善事爲利一切衆生。這樣我們什麽時候有這種的感悟之時,就是我們一生中命運轉爲好的方向邁出第一步了。所以,佛教認爲"不怕犯錯,就怕不知錯"。

殺生有各類性的殺生!比如在佛經裏特別提到的:殺人或墮胎。佛很早就有這樣的預告。這就說明了我們這一代人要好好善待自己的人身,就要從不殺生做起。現實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墮胎。很多人認爲這個事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如果你面前是你的五歲的寶寶和胎兒的話你選擇放棄誰?選哪個都有一樣的罪過!

救一條或者放一條生命,可以創造奇迹佛土。相反殺一條或抓、釣一條生命,也可以創造不可思議的痛苦和煩惱!常常我們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生病、痛苦、煩燥等等,這些都有可能來自於我們一點一滴不良的習慣。比如爲了個人吃喝玩樂而直接或間接地奪取衆生的生命,象吃牛、羊、狗、魚、螃蟹、蝦等的生命!

我曾聽說有幾個人去非洲,看見一個奇怪的現象:雨後的地面爬滿了螃蟹,於是他們流口水,但又怕有生命危險;其中一個人冒著生命危險說:“我先嘗試一隻,兩小時以後我若沒有事的話,你們再吃。”他吃了以後沒有發現任何異常現象,其他的人都開始一起享用美味,直到路面再也看不到螃蟹爲止。你們說:那位替大家嘗試螃蟹的人的行爲是善還是惡呢?我最近得知的消息說,這個嘗試的那位,從非洲回國沒有幾年就得癌症去世了。不管怎樣,我們爲他祈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佛教徒的最終目標就是不傷害每一個衆生,我們也要爲了這個目標每天能爲利一切衆生的事做一個算一個,而爲此高興和他人分享。每當節日來臨之時很多人滿足自己的願望會做一件自己覺得值得的事。因爲,每個人的因緣不同做的事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爲了自己、家人、朋友高興。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而一些衆生帶來不安,比如說:餐桌上的很多活魚、蝦、螃蟹、羊羔等等,願這些早日脫離苦海阿彌陀佛。

2、偷竊或不與取:

①對境,屬於他人的物品,包括有形和無形資産等。

②動機,貪心等引起的他人的物品想變成自己的心態,而且念念不舍。

③行動,用行動來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通過權力和武力搶別人的物品變爲己有;或者通過各種手段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他物變成己有的一切行動,包括主謀策劃的行動等。

④結果,不管搶去或者偷去等用各種辦法,最後落到自己的手裏,並且心裏充滿新喜。具備這四種條件以後完全成立了一個偷竊或者不與取。但不具備一個條件就會它的罪行輕一點,可是數量達到一定的劑量後也有可能同等于完全的不與取罪行。所以,我們最好是每天都要監督自己的行爲和心態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

3、邪淫。也分對境、動機、行動和結果等四種條件。對出家人來講是不淨行,要戒一切不淨行;對在家人來講就是邪淫,簡單講:一妻一夫以外的就叫邪淫。戒邪淫的功德無量:下一世得到人身的根基、修行時得一切功德的基礎、得解脫的光明之路不可缺少的一盞燈。

邪淫的過患特別嚴重,而且對毀壞其他戒律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再來說說邪淫的分類:包括男人自己出精、與他人的妻子或者別人已經付了賞錢的女人作不淨行。就算是有人身自由的女人,但是在白天、受齋戒日、生病期間、妊娠期間、憂愁所迫、月經期間、産婦未恢復以及有三寶所依的地方等進行交歡都屬於邪淫。

另外,也包括對直系親屬、未成年的少女,以及在手、口和肛門等等非處行淫。身爲在家人,應當瞭解從環境、時間的角度所分的不同邪淫種類,進而一併斷除。我們一定要先知道,後斷除。不然就不知道什麽是不能做的了。現在我們知道後立即執行,這就叫知行合一。

4、妄語。妄語分三類:一般妄語、大妄語、上人法妄語。

①一般妄語,就是指懷有欺騙他人之心而說的一切自性妄語。

②大妄語,信口開河地說行善沒有功德、作惡沒有罪過、清淨刹土沒有安樂、惡趣沒有痛苦、佛陀沒有功德等等,再也不可能有比這更爲嚴重的彌天大謊了,因此這些被稱爲大妄語。

③上人法妄語,本來沒有得地而說得地了,沒有神通而說有神通等,凡是自己沒有功德說成有功德華,這一切都屬於上人法妄語。這也具備對境、動機、行動、結果等四個條件就成立這個罪行了。比如:被騙的人是對境;用妄語來謀利的心態就是動機;說妄語的各種行爲是行動;妄語的行爲對方完全相信而得謀利就是。

5、離間語。比如兩人很要好,另外一人就嫉妒他們,故意講一些令其分離的話,這樣的話叫離間語。也分公開離間語,暗中離間語。

①公開離間語:一般是指具有權威的人在兩個人同在的場合裏,當面以離間語使他們倆關係破裂而分道揚鑣。說些很多類似這樣直截了當挑撥離間的語言就叫公開離間語。

②暗中離間語:本來兩人情投意合,另有人到其中的一個人面前說:"你對他倒是情真意切、關懷備至,可是他對你卻品頭論足、說長道短。"這種背後以離間語讓雙方各奔東西的話就叫做暗中離間語。密乘傳法的上師與弟子之間進行挑撥而搞破他們的關係,或者在金剛道友之間製造不和,那罪業可是重上加重。

6、粗語,也叫惡語。比如,對生理有缺陷的人,稱呼瞎子、聾子之類不好聽的話。總之,不管以何種方式,凡是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令人傷心的話語,都叫惡語或粗語。儘管不是惡語,但是通過溫和的方式使對方心不愉快,這種也包括惡語當中。特別是在上師、善知識和高僧大德前說三道四的刺耳話罪過更大。

7、綺語。除了上述的妄語、離間語、粗語之外,凡是在貪嗔癡慢的基礎上所講的,如講一些戰爭故事、很多感情上的經歷等,都是綺語。因爲其基礎非貪即嗔,所言毫無意義,故叫綺語。各種各樣的綺語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是大多數綺語都是由貪心與嗔心引起的。

8、貪心。當你看到他人財物內心感覺喜愛時,就很容易生起這樣的念頭:我能擁有這些該有多好啊!或是想用非法手段獲取財物,這種念頭就叫貪心。諸如此類凡是對別人的財物等生起謀求的心態都屬於是貪心。

9、害心。是指傷害別人的心念。比如,對你不好的人,就想種種辦法去害他,此起心動念就叫害心。

10、邪見。這裏主要是指否定因果的存在,否定前世、後世的存在,認爲修道、成就、極樂世界、地獄等都不存在,這樣的觀點叫作邪見。

我們作爲凡夫人應當多學多做。斷除十不善,多做十善,做好一舉一動一點一滴,這樣以來我們的未來一定會是光明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