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3 October 2018

談懺悔

文|任達

前言

眾生無始劫來無明所覆,生死海中輪迴流轉,六根攀緣六境,造就不可稱量之罪業。《四十二章經》云:「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 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如來大慈,哀愍我等愚昧眾生,大悲設立懺悔法門,令我等如何去除此業障、罪障,令心究竟清淨,不再隨業受生流轉。智者大師於《釋禪波羅蜜》中正明懺悔方法有三種:一、作法懺悔;二、觀相懺悔;三、觀無生懺悔。前一唯局小乘、後二通大乘。此三種懺法,可以說從去除障道因緣之前力便,乃至究竟斷除生死根本,由始至終貫通了我們所應學習的一切。

作法懺

何謂「作法懺」?智者大師云此乃「此扶戒律以明懺悔」,即是滅除戒罪的方法。作法懺通於五篇七聚──或犯初篇根本、或犯二篇僧伽婆尸沙,乃至第三篇以下之捨墮、單墮、吉罪等,只要違反所受佛戒,皆可依作法懺除。

若破根本重戒(比丘四重、尼八根本),名之為「犯棄」,將為佛法大海所棄,如死屍為大海所不納;於聲聞戒而言,即是失去僧人身分,而為僧團所「滅擯」。但律中有學悔之制;如《四分》云:「若比丘及尼犯波羅夷已,都無覆藏心,令如法悔。」又《僧祇律》中:「若犯罪已,啼哭不離袈裟,深樂佛法者,令與學悔羯磨。」所以於聲聞律中,犯波羅夷者並非全無生路。眾生垢重慧淺,隨受隨犯,但我佛如來大慈悲,即使是犯重眾生,亦不輕言捨離。犯了夷罪已發露,予學悔羯磨之學悔人,雖可共財法,但不再列入僧數,僧一切羯磨不得作(來不來隨意)。又須行隨順法,奪三十五事;一切受行在大比丘下、式叉摩尼之上。《母論》:「與白四悔法已,名清淨持戒,但此一身不得超生離死,然障不入地獄。」然《根本律》中,約難提比丘之示現,說明犯重者還是有可能證果的。

偷蘭遮罪包括從前二篇從生之方便罪,以及究竟果罪之獨頭蘭。頭篇所生之上蘭,應於清淨眾中作白二羯磨悔除其罪;而中蘭則界外對清淨四人懺悔。二篇所攝之中蘭如前,下蘭對清淨僧一人前悔即可。已遂果蘭,亦是如是懺除。

而二篇之僧殘罪,比丘與尼,懺悔方式又有不同。比丘若犯二篇而有覆藏,從發露之日往前推算覆藏時日,若覆百日即行百日之波利婆沙法(別住),待百日滿復行六日摩那埵,始能於清淨二十人僧中,作白四羯磨出是比丘罪。而尼無波利婆沙法,不需行覆藏別住;但直行十五日之摩那埵法後,於二部四十人僧中出罪。

若犯第三篇捨墮罪者,應有三捨──一捨財,謂離罪緣;二捨心,謂離罪因;三捨罪,謂除生死業。《隨機羯磨》云:「若財不捨,則懺法不成;若心不捨,則因流不絕;若罪不捨,則污行不損。於此三中,如缺其一,即不清淨。」第三篇之戒條大抵為禁制貪著衣、藥、財而制;若犯此篇,可於界內集眾作白二羯磨法,或於界外向四人、或三人、二人、乃至一人懺悔。

而四篇之單墮罪及五篇之故作突吉羅罪,只須向一清淨懺悔主作對首法,直滅其罪即可。而誤作之突吉羅罪,則於佛前責心發露懺悔,即可除之。以上所明之懺法,於《僧伽作持要集》中有詳細說明。

取相懺

何謂「取相懺」?智者大師云此乃「扶定法以明懺悔」;《佛名經》、《方等懺》,乃至一切大乘懺,如一般所熟知之《大悲懺》、《水懺》、《梁皇懺》、《法華懺》等屬之。《梵網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像前,日夜六時……要見好相。好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見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相,雖懺無益……。」「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前作法懺唯滅今世戒罪,而取相懺則不僅可滅戒罪,亦可滅除三世罪業。

如何行取相懺法呢?《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云:「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咒,亦當敬禮上十方佛,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晝夜六時,心想明利,猶如流水,行懺悔法……,以本善根力莊嚴故,一念中得見東方無數諸佛……。」由上可知,不論禮佛、持咒皆須見好相,始能確知罪業是否已滅除。經論中提及,若有口中吐污、黑物,或夢中佛菩薩、師長等手摩其頭,與飲食、醫藥等,見種種好相即能滅罪。然要真求得清淨瑞相,並非一日、二日散心用功即可得見,必需「至心懺悔,五體投地」,「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然禮懺、拜佛、持咒時心執於見相,則如智者大師云:「若如此用心,必定多來魔事。」故須親近善知識,由善知識開導指點,始能知是否為真正之好相。所以取相懺法較作法懺難行;但若不計辛勞,行力具足,終究可得滅除遮罪、性罪,苦盡甘來之時天空海闊,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無生懺

無生懺者,智者大師云此乃「扶慧法以明懺悔」。如《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云:「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懺悔六情根。」《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優波離章〉云:「罪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生淨。」「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這個懺法也就是修止觀了;此乃是究竟根除一切罪根──貪瞋癡煩惱之法。行此法成就,即見第一義諦,證無生法忍,離凡境、入聖流。眾生妄執有我,執有一切法可得,故起惑造業;若無我、無我所,何罪之有?觀一切法唯心所現,一切罪業亦因緣所生、無有自性,不可言在內、在外,或在中間,尋其實體畢竟無所有故;而垢、淨本無差別,唯是內心的虛妄分別而已。如是觀法,與無我觀及法空觀之無漏般若慧相應;此懺若成就, 可悔三世罪根、證入無生,畢竟迥脫生死之流,可謂非常殊勝。故此法於三種懺法中最尊、最妙,非餘二種懺法所可比!

然末世眾生障深根鈍,行此法而得成就者,微乎其微。受戒而不學戒,廢行作法懺儀,平日亦不喜禮佛拜懺,懶行取相懺法;如是躐等越次欲直入第一義諦、證無生法忍,孰可得乎?受戒而犯戒,加上宿世所造之惡業,累積成無量無邊之業障、報障,使我們很難修學止觀、調伏煩惱。而止觀不能修,煩惱不能調,此無生懺法即不可能成就。所以,作法懺、取相懺,可謂是無生懺法之前方便及助道法。欲除累劫之罪愆,斷除流轉之苦者,此三法正如戒定慧一般,絕不可偏廢!

佛說有二大健兒:一者不犯;二者能悔。違犯戒律、造就罪業,並不可恥;可恥在於覆諱過失,不行發露懺悔。然眾生愚昧闇鈍,放縱三毒廣作眾罪,致使障道,定慧不發,乃至三惡道受苦無窮。於所受戒律儀,若能洞曉開遮持犯,乃至佛所開示之善法毗奈耶,能切實如說修行;軌則威儀若違於佛說,悖於自誓所受之戒法,應勇於發露懺悔,力行作法懺法,始滅戒罪。而後以清淨安樂之身心,精勤禮佛、拜懺,修學止觀端坐念實相,淨觀諸法如、徹照空寂理。如是乃可名為真懺悔,亦為真佛子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