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1 May 2018

六祖慧能大师的功德观

文|朱运涛

佛教是很讲求功德的,“功德”是佛教中一个经常被提到的话语概念,是许多佛教信徒追求的人生目标。佛教所说“功德”即是指功能福德,是行善后所获的果报,也是在持诵经典供养诸佛所获得的果报。例如慧远认为:“功德者,亦名福德,福谓福利,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功谓功能,善有资润利益之功,故名为功”。“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

佛教最基本的经典《金刚经》中有对功德的说法:“持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关于功德的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达摩初见梁武帝的对话:“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达与南海,实梁普通七年庚子岁,九月二十一日也。广州刺史萧昂,具礼迎供。表闻武帝,帝遣使斋诏迎请,以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 祖曰:‘并无功德。’帝问曰:‘何以无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见到达摩时就问自己造寺、写经、度僧的行为有什么功德。而达摩却认为是没有功德,因为这种行为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然可以见到,却不是真实的。

在禅宗另外一部经典《坛经》中,有对这个故事详细的义解。《坛经》疑问品第三:“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慧能认为梁武帝度僧造寺等行为只是求福,但福不等于功德。功德在“法身”即自我的本性中。“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慧能大师认为真正的功德是彻见本性,认识到人人具有平等的佛性,不拘滞于妄念而能常常见到自己本性。“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慧能将功和德分开,功分为几种,包括内心谦下、自性建立万法、不离自性,而德也分几种:外行与礼、心体离念、应用无染。只要做到这几种,就是真的功德了。

“若修功德之人,心既不轻,常行普敬⋯⋯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无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 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需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和功德别。”这里慧能对如何修功德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他认为,修功德之人应该内心很重 视功德,常怀敬畏普化之心。如果心里常常轻视别人,自我的观念不断,就是没有功德。而如果认为自己的本性是虚妄的、不真实的,这也是没有功德的,这就是为什么自我会盲目自大。每一个心念都不脱离自性是功,心行平直无碍是德。对自身的本性修养是功,对身体的修养是德。功德要从自性中去体现,而不是供养、布施等所求的。这就是福德和功德的区别。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本性,不执著于心念,真实妙用,并能谦虚谨慎,符合礼节就是功德。不能轻视别人而自大自负,应该修身养性,珍视自身本性,心中做到刚正平直,离染脱念,就是真正的功德了。

中国禅宗重视人的心性,以“直证本心,顿悟成佛”为宗旨。慧能开创的南宗是中国禅宗的一个宗派,主张以智慧说心性,强调心性本觉,提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不但破除了对佛祖的外在权威的迷信和崇拜,而回归自心、见识本性,又将解脱思想和现实人生结合起来,将修道融化在日常生活中,并重视本身道德修养,将修身和修道提升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因此,慧能对佛教中功德的获得方式,也就很自然的回注到对自身本性的识见和对本身道德的重视,即所谓“心行平直是功,自修身是德”。

现代社会,佛教信仰颇有复兴之势,但人们更多的是烧香拜佛,或捐献善款,或投资建庙,所修的佛庙宫殿气势辉弘,耗资巨大,所捐的善款动辄成千上万,但是很多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有的求子求孙,有的求官发财,也有的为消灾赎罪,这就像千年前的梁武帝认为的只要度僧、布施就可求得佛的保佑一样,如果从禅宗的观点来看,是没有什么功德的。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的布施是有悖于佛法大义的,不是真实的布施,而只是虚妄的行为,自然得不到其追求的福报,许多人在心里上产生怀疑情绪,同时佛教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僧众应有的信心和尊重。更有甚者,有人籍信众寻求心灵安慰和解脱的心理,借用寺院、佛法等公开敛财,助纣为虐,从根本上丧失了佛教超度人心,与人为善的宗旨了。因此,我们应该纠正这种错误的功德观,大力宣扬六祖大师回归本性,平直无屈的功德观,弘扬佛法正义,为信众真正指出寻求正果,获得真正的功德之路,为众生造福,为社会造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