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6 March 2018

默然妄语

文|远尘

不妄语戒是佛教五戒的基本戒条之一,也是佛教信徒必须持守的戒条。所谓不妄语,简单的说就是不说假话、大话。其本质是诚实无欺,禁止谎言。那种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辞掩饰,是妄语最明显的表现。妄语不但欺人,而且自欺,破坏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因此,佛教将不妄语戒作为一个重要的戒条归入五戒之中,要求佛弟子都要遵守。

佛陀无论是在向弟子作开示时,还是带领大众诵戒之时,都十分重视考察弟子对妄语戒的受持程度如何。佛陀认为,不妄语戒的范围很广,除了不亲口说妄语之外,如果一个人虽然口中没说妄语,但他的行为如果违反戒律,或者自己故意不持戒,而在众人面前示现持戒的假象,这种行为也属于妄语,这种妄语,佛陀称之为“默然妄语”。

佛陀提出的默然妄语观点,是佛陀在《法海经》中讲说的。经中说,有一次,佛陀与众弟子游访瞻波国的汉呿利池上。当时正好是月半,按照戒规应当聚众说戒。此时,大众都集中一起,等待佛陀说戒。佛陀此时也坐在法座之上,等了很长时间,佛陀只是默然不语,也不说戒。大众等不下去了,这时侍者阿难,整理好衣服,跪在佛陀跟前对佛说:“初夜已经过去了,中夜将要来临,大众聚集在一起很久了,世尊您尚未感到疲倦,希望能够为大众说戒。”佛陀依然默然不语。大众等了很久,当时有位比丘,名叫阿若都卢,整理好自己的衣服,长跪佛前对佛说:“初夜、中夜已经过去了。群鸡将要晨叫了, 世尊您也将感到疲倦了,众僧都聚集一起等了很久,恳请世尊为大众说戒。”佛陀依然默然不语。阿若都卢比丘隔了很久又对佛陀说:“启明星已经出来了,再不说戒,时间就会过去了。”这时,佛陀才终于开口说:“比丘,因为众僧之中有不持戒之人,因而我才不说戒。”听过佛陀的话后,大目揵连尊者心想:“我应当入定观察,看谁是不持戒之人。”目连于是对佛陀说:“我想入定观察谁是不持戒之人,然后,命令不持戒的人从大众中退出。”佛陀说:“你打算定中观察不持戒者,令他出去,这个办法很好。你现在即可入定观察。”目连随即入定观察,通过观察,照见其中一个弟子犯了重戒。目连便出定,走到犯戒比丘跟前,对这位比丘说:“你为沙门,奉戒为本,戒律就像人的头一样重要。沙门的戒行,应当清白无染,如水如玉。这是世尊的座位,贤圣聚会之处,度化世间众生者聚集之所,清净道德之人所会聚处。此座犹如旃檀之林,你以伊兰臭秽,乱于正道。”目连说着,亲自将这位不持戒的比丘领出戒场。目连边领着不持戒比丘出去边说:“你是被僧团弃舍之人,不能预知如来大众之清净集会说戒,你不能以秽浊之行来参与大众集会说戒。大海不受秽尸,你好好想想,不要污秽贤能之众。秽人自知不受持戒行,他也无法抵赖自己的犯戒,随即从僧团中出去了。”

目连将不持戒比丘逐出僧团之后,回到说戒之所,对大众说:“秽浊之人,已经逐出,在座大众都已经清净,希望世尊现在能为大众说戒。”出乎大众意料的是,佛陀此时依然默然不语。目连感到很奇怪,在大众中四向观察,见到刚才被赶出的那位比丘又回到他刚坐过的座位上了。目连随即呵斥这位比丘说:“你已经是被大众抛弃之人,为何不反躬自省,还以罪秽之身重坐此座。”目连再次驱赶他出去,这位比丘才在众目睽睽之下,起身离开自己的座位走出说戒之所。

逐出不持戒比丘之后,目连再次对佛陀说:“世尊,秽浊之人已经出去,大众都是受持净戒之人,再没有其他不持戒之人在场,祈愿世尊怜念大众,按时说戒,令众僧得修净业。”

佛陀告诉目连:“我从今以后,不再说戒,你们可以自己聚在一起共同说戒。有人在大众之中犯了戒,不反省自己的罪过,还默然不说,又来参加如来说戒。这种行为是默然妄语。默然妄语,头破七分。如来于大众说戒,很不容易。从今以后,你自己说戒。”目连尊者对佛陀说:“弟子闻道,是如来先度化的,而不是弟子自悟成道。如来圣德,厚重天地,言真而要,弟子诵习,得成道果。如来犹天雨,百谷草木,无不仰荣。弟子德浅道小,人不服信。希望世尊能够哀悯大众,使一切人都获得安乐。希望能圆满大众的志向。”目连如是恳请佛陀三四五次,佛陀才告诉目连说:“你为了一切众生,请求如来说戒,如此殷勤乃至四五次。我现在应当为你们说戒。”佛陀于是为大众讲说了僧法八德的含义。

佛陀严禁弟子对人说妄语(为救护众生的急难说方便妄语除外),并将妄语定为佛弟子的必须守持的基本戒条,而且,佛陀还对那些屡次犯戒,不思悔改,还默然不语,制造持戒假象的人深恶痛绝,称这种人的造假行为为默然妄语,将其归于妄语者之列。在某种程度上,默然妄语比一般人的言语妄语更令人生厌。因此,作为佛弟子,不仅要做到口不说妄语,行为上也要远离默然妄语。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面前树立起诚信的形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