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5 June 2021

略说舍利

文|僧禅

舍利是诸佛菩萨,或历代高僧在荼毗后所遗留下的遗骨。舍利,意为身骨、灵骨。舍利曾专指佛陀的遗骨,称为佛骨、佛舍利,其后也指高僧圆寂后,焚烧所遗之骨。《翻译名义经》云:“所遗骨分,通名舍利。”佛门中通常认为,舍利是修道者在生前勤修戒定慧而成,是最为无上的福田。《金光明经·舍身品》云:“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又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根据入葬的方式不同,舍利分为全身舍利和碎身舍利两种。全身、碎身舍利之说,起源于古印度梨俱吠陀时期所流行的土葬与火葬二两种方法,以土葬之遗体称为全身舍利,以火葬后的遗骨称为碎身舍利。另有一种根据舍利处置方式的不同,将遗骨全部收入一塔者,称为全身舍利;将遗骨分置多处者,称为碎身舍利。 

根据生身和法身的不同,舍利又分为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两种。生身舍利,是指佛的遗骨。法身舍利,是佛所遗留的教法、戒律,而以舍利作为比喻。佛说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旨在阐明实相中道之理,不变不易,性相常尔,故称法身舍利。能代替佛舍利,供奉于塔中。《法华经·法师品》云:“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盖、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根据修道者荼毗后身体不同部位的颜色,舍利又分为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三种。骨舍利呈现为白色;发舍利呈现为黑色;肉舍利呈现出赤色。通常所说是都属于骨舍利。骨舍利多为坚硬珠状,五彩耀目。 

盛装舍利的器皿称为舍利瓶、舍利壶。多以金属、石器、陶器、木材等制造,形状不一。据《长阿含经·游行经》载,佛涅槃后,荼毗遗骸,诸国遣使欲得佛舍利,时有香姓婆罗门,乃将佛舍利八分,分与八国,婆罗门则自得舍利瓶而归。

中国有关舍利瓶的记录,见《梁高僧传·康僧会 传》载,康僧会最初到达南京时,吴主孙权并不认可他。告诉他若能感得稀有之事,即可得到特别的礼遇, 否则便有杀生之祸。康僧会许诺孙权,自己将在三七日内祈得舍利。可是,两个七日过去了,并没有出现舍利,孙权怀疑康僧会纯属招摇撞骗。下令若三七日内求不到舍利,则杀之。康僧会于佛前虔诚祈求,这时天地神祇,咸加灵被,终于在三七日圆满之时,于铜瓶中感得舍利。当时,孙权手持铜瓶,将舍利倾倒盘中,铜盘顿时破裂。众人以火烧锤砸,均不能损毁舍利,孙权于 是建塔供养舍利,从此大兴佛法。 

安放佛陀或高僧舍利的塔称为舍利塔。据《游行经》载,佛陀涅槃后,由香姓婆罗门保管佛舍利,而波婆国欲分得舍利,在本土起塔供养,乃备四种兵至拘尸城,遣使者请分舍利。然拘尸王谓世尊于该国灭度,国内士民当自供养,遂拒分舍利。同时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毗罗卫国、毗舍离国,及摩揭陀国亦各备四种兵进渡恒水,请分舍利,拘尸王也以同理由拒分舍利,诸王即欲执干戈以力取,香姓婆罗门告谕彼等不可,乃八分舍利,八国皆得舍利而归,各起塔供养。其后,阿育王建立八万四千塔以供养佛舍利,高僧法显、玄奘至印度时仍可见及阿育王所建之塔。 

吴主孙权建舍利塔供养舍利,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最早记载。隋文帝时,天下诸州建舍利塔的风气盛行。 据《广弘明集》载,仁寿元年至二年(601—602),隋文帝诏令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都有建造、修治舍利塔的记载。 

佛的舍利也称为“佛骨”。唐代朝廷多次迎请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宫中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朝廷所举行的大规模恭迎佛舍利的活动,遭到大文学家韩愈的激烈反对,韩愈的反佛之举激怒了唐宪宗,因此被贬官到潮州。 

佛的牙齿舍利称为“佛牙舍利”。相传帝释天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在北京灵光寺舍利塔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