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2 May 2021

略说悲智双运

文|慎言

佛教认为,一个品格完美的人要具有两种品性:慈悲与智慧。慈悲是指给人快乐,将人从苦难中救拔出来,也泛指慈爱与悲悯。慈爱众生并给予众生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两者合起来称为慈悲。佛陀的悲心是以众生的痛苦为自己痛苦的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佛教所称的智慧是指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佛教的戒定慧三学中,以智慧为根本。众生经过修行,若得到大智慧,就能明心见性。在慈悲与智慧两者之中,慈悲代表着爱、慈、善、恕以及情感方面的其他高尚情操,也就是心的品质,而智慧则代表理智方面或思想方面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只讲慈悲而没有智慧,就会成为一个滥施慈悲的傻瓜;如果只有智慧而没有慈悲的情感,就会使人变成一个铁石心肠的思想家,对人没有一点同情心。一个菩萨行者应当做到慈悲中有智慧,智慧中有慈悲,只有悲智双运,等量发展,才能培养出完美健全的品格。

佛教的慈悲是在智慧摄受下的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的正语,断除一切邪妄之行,住于清净的正业,以及不从事有害他人的职业的正命自活方式。慈悲只有在智慧的作用下,才能以慈悲心成就慈悲之行,若没有智慧指导下的慈 悲,则是乱施慈悲,将会导致难以挽回的悲惨后果。

曾有一个老和尚在山中盘腿静坐,这时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钻到他的衣袍下面躲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肩扛弓箭的猎人追赶到老和尚跟前,他问老和尚有没有见到一只兔子跑过来了。老和尚往前一指说:“那只兔子往前面跑去了。”猎人于是按着老和尚所指的方向追过去了。见到猎人走远了,老和尚就将兔子放生了。

不妄语戒本是佛教的基本戒条,但是,老和尚因为心怀慈悲,想救野兔于急难之中,于是急中生智,对猎人说了方便妄语。因为老和尚的方便妄语,挽救了野兔的生命。这种在智慧摄受下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悲智双运。

严冬的一天,农夫发现了一条冻僵的蛇,因悯其可怜,就把蛇放在怀里。当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后,蛇苏醒了并马上露出凶残的本性,咬了农夫一口。由于毒性发作,农夫不久就死了。农夫临死前才醒悟说:“我太愚痴了,只知道慈悲冻僵的蛇,却不知想想毒蛇害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农夫虽然慈悲,但却缺少了智慧的指导,盲目慈悲的结果,竟然葬送了身家性命。

因此,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不仅要修菩萨行者的慈悲,而且还要在修慈悲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修学文殊菩萨的大智慧。只有悲智双运,才能塑造完美的人格,最终成就圆满菩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