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8 August 2020

参禅用功指要——以《超脱真铨》为例

文|常静

学佛修道,参禅打七是修行的最上乘禅。如果不从参禅打七入手修行,不是落入人天二乘,就会落入魔王外道。不从参禅入手修行,修行往往会走入邪路。因此,古往今来的禅林大德,都主张通过坐禅习定明见自性,得大智慧。在如今的末法时代,“非参禅无以止妄,妄缘既息,定久澄清,水清月现,不待修止而慧光自发。”慧光发现之后,触途皆明,不被尘劳杂妄羁缚,即是解脱。参禅是末法时代禅门修行者最主要的修行方法。民国年间流行的《超脱真铨》一书中,详细讲述了参禅做工夫的具体修学方法。书中指参禅用功指要——以《超脱真铨》为例出,参禅者若能在参禅过程中深入领悟,并正确运用这些修学方法,就证入三摩地,超越生死,入佛知见。

一、要看得破

参禅本来是为了了道。若能了道就能知道生从何来,死归何处,不被尘梦幻相,富贵钱财,一切因缘假相所迷惑。所谓了道,就是要了脱生死。要了脱生死,就要参禅做工夫。参禅做工夫的基本方法,首先是要看得破。要看得世界身心都是假的,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成的。既然能够看破世界身心,又要能放得下世界身心。如果放不下,说明还没有看破。若真能看破,自然就能放得下。书中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参禅不能醒发者,无他。只为一切凡情还在心上打搅扰。”参禅者不仅要放下世界身心,还应当放下并且远离凡情。自由放下凡情,不被凡情所束缚,才能离道更近。

如果一个人能够将世界上一切俗情,并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习气,尽底掀翻,不留毫末,单单一个话头,现前所谓放下便安,别无他法。参禅者若能如此万缘放下,专注参禅,管保参禅克日成功。

二、要起疑情

起疑情是参禅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书中也指出,参禅要起疑情。禅门常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参禅不需要另外生起疑情。疑情总在参究话头时自然生起。比如“父母未生以前,如何是本来面目?”“如何是”三个字就是疑情。“念佛的是谁?”“是谁”二字,即是疑情。“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毕竟是个什么?”其中“毕竟是个什么”就是疑情。如今的参禅之人,动不动就说疑情生不起来。他们不知道,不是疑情生不起来,而是参禅之人不肯疑话头。话头现前,疑情自然显现。话头亲切,疑情自然亲切。一旦参到疑情打破,自然就能了脱生死。

三、要将“死”字贴在头上

书中认为, 参禅的人, 应当时时刻刻将“死”字贴在额头上。“死”就是无常,修禅之人常念“死”,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才更真切。修禅之人常想到死无定期,修行才会更加勇猛精进。

参禅之人,昼夜六时,只知道有个话头要参究。壁立千仞,外事百不知百不晓。只如大死之人,心中只有口气相似。工夫到此,才与参禅宗旨相应。

四、要从动中做出,方为实得

参禅之人要从动中做出,方为真实有所得。参禅者在行路时,便问这个拖死尸走的人是谁;坐着时,便问这个拖着死尸坐着的人是谁;站着时,便问拖着死尸站着的人是谁;睡卧时,便问这个拖着死尸睡着的人是谁。乃至穿衣吃饭、上殿过堂、出做入息、屙屎放尿,以及风动云飞、水流花放、鸟鸣兽走,无一不是究竟话头处。动中得个入处,方得自在。如果是爱静恶动,不用说没功夫,纵然有些得力处,触境便破了,了没交涉。

参禅做工夫,全要如鸡群中,鹤立劲挺,不顺人情。若是怕人说个不好,工夫反会做得不好。

五、不愁不活,只愁不死

一般的谈禅之人,经常会说某人工夫做死了。这个人本来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不值得与他论议。殊不知,何曾死来,果然能够死到至极处,未有不活者。天地之道,阴极转阳。就好像三冬冷到极处,自然春阳来复。因此,工夫做死之人,往往死到极处,自然有个悟入处。

六、话头疑情辊作一团

参禅者在参禅时,要身内外话头、疑情辊作一团。也就是在参话头时要生起疑情,生疑情时更要咬紧话头。当话头、疑情融为一体,分拆不开时,就仰不知天,俯不知地。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功夫到此,方有少许相应分。

七、要如猫捕鼠

参禅用功要如猫子捕捉老鼠,睁开两眼,四蹄坚撑,只要捕捉老鼠到口。纵有人物在旁,也无暇顾及,只是一心专注老鼠的动向,待时机已到,一把抓住。

参禅也是这样,只是愤然要明了此事。纵然八苦交煎于前,也无暇顾及,只要究明生死大事。一旦参禅者心有别念,就会空费力气,一事无成。

八、要在本体上做工夫

参禅之人,要在本体上下工夫,方才与自己有益。不可在古人公案、言句上揪着不放,参究卜度,妄加解释。纵然一一领略得,终是贫人数他宝,与自己没有丝毫交涉。何况古人一言半句,如大火聚,靠近就会燎却面门,触之则丧身失命,哪里有你卜度解释的分。参禅者一旦涉及到思维,便与古人公案大相左了。于自己本体上,没有一毫末的益处。只有在本体上参究,才能见自本性。

九、要离心意识

参禅做工夫,要离心意识来参究。一旦参究工夫成熟,忽然之间言语道断,心行处绝,即得亲见本来面目。若是心意识卜度算计,终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纵然有点悟处,不过光影门头事。昭昭灵灵,对于本来面目,了无交涉。所以,迦叶尊者灭除意根,得佛正传。

十、全在心源体上参究

参禅若要得真实工夫,应当全在心源体上参究。不可寻言逐句,如果只是口头记问,不但于参禅无益,反而成为参究的障碍。书中指出,“如今的参禅之人,不在心源真实上参究,全在眼耳参禅。平时看了一些公案,听了一些言句,便当宗乘,自以为是。忽然遇到作家一锥,不觉失其所守。”很多参禅者,总是一开始没有遇到作家,到老翻成古董。神秀大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黄檗禅师云:“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两首偈语最亲切,可作为参禅者参究指导。学人时时提撕警策,工夫自然做得上。

十一、心要真切

参禅用功心要真切。心不真切,就会懈怠放逸。参禅者一旦懈怠放逸,则道业无成。如果用心真切,一切魔障都不会生起。若如此,则不愁大事不明,不愁生死不了,不愁不到古人田地。话头如金刚王宝剑,凡遇到内外魔境、佛境,但提起话头一截,则内外佛境、魔境全消。因此,参禅人的一个话头,便是了生死、出三界,继往开来,光前裕后,一绝大本领,当拳拳服膺,不使失去。

十二、要打成一片

参禅用功要打成一片,不可须臾间断,才是真工夫。真正参禅修定之人,如火烧眉毛,如救头燃。又如一人与万人敌,觑面不容眨眼。时时处处,谨慎对待,一心参究,方能渐入佳境。若如此,则能成大器,裕后光前。

十三、全仗觉照之力

参禅做工夫,全仗觉照之力,时时检点看工夫得力不得力。若不得力,要看病根在什么处。识得病根,便与一刀两断。得力处,看敌得生死,敌不得生死。悟后重疑,更加精进。一回觉照,一回精进,自然倒断,得大安乐。

十四、要行解相应

参禅做工夫要行解相应。行就是参禅的修行实践,解是对参究方法的悟解。修行人只有行解相应,修行才能如车之两轮,齐头并进。若只重视行,或者只重视解,就如失去车之一轮,难以前行。《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得饱。”日用动静语默之间,时时检点,看相应不相应。若行解相应,方为正知正见。若是行解不相应,终是邪解。须加践履,笃实之功,决定要求行解相应。如是则解有一分,行有十分,方是笃实履践之道。

十五、要真心发现

参禅做功夫要真心发现。真心共有五种。第一要发大勇猛心,痛念生死,如处火宅,如在水中,极欲跳出。第二要发大信心。要相信自心即佛,一切万法,悉本吾心。第三要发大惭愧心。彼为圣贤,我亦当尔。但现在为什么彼为圣贤,我却为反复。一想起来,真正可羞可耻。第四要起真疑情。单提话头,不生起二念,废寝忘食,如愚如鲁,疑团不破,誓不干休。第五要得大悟门。与佛齐眉,一知半解,全没交涉。不见十地菩萨说法如云如雨,终未指出向上关子。有以上五种真心发现,不愁生死不了,不愁不到佛祖地位,不愁不悟向上一著故。三乘胆颤,十地魂惊。凡愚岂可不发勇猛,速求出此无量火宅。

十六、不可一刻失正念

参禅做工夫不可一刻忘失正念。所谓正念,即如实忆念诸法之性相而不忘失。若能做到一相无相,是名正念。《法华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这是正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是正念。《圆觉经》云:“於一切时不起来妄念,於诸妄念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无了知,不辨其实。”这也是正念。若人静坐,纯清绝点为禅,失正念。或将妄心遏捺,令妄心不起,如石压草,也为失正念。或如剥芭蕉叶,观想身如虚空,心如墙壁,为落空亡的外道,魂不散的死人,也为失去正念。常存不辜负之心,工夫自然得力。父母生育我,师长剃度我,莫辜负师长父母,天地负载我,日月照临我。莫辜负天地日月,佛祖教诲我,善神默佑我。修禅者切莫辜负佛祖善神。且人身难得,莫辜负人身,人身犹是假我,性灵方是真我。莫辜负自己性灵,斯则一切不辜负。如何保全性灵不辜负,要全空一切相,方才不染不著。否则,尽是妄业,永沉识海受苦。

以上这些关于参禅做功夫过程中应当注重修学的要点,是《超脱真诠》一书中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的参禅之人若能在参禅中善加利用,不仅能保证正确的修学方向,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参禅效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