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2 April 2021

时光不可空过

文|僧禅

佛陀住世时曾问弟子,人的生命究竟有多长。有的弟子说在数日间,有的说在饭食间,佛陀认为这些答案并未明了生命存在的状态。又有弟子答说人命在呼吸间,佛陀赞叹其真正了解了生命存在的状态。佛陀询问这一问题的目的,一是提醒弟子人的生命短暂无常,只存在于呼吸之间,若是一息不来,便成来世;是警策弟子时光不可空过,要时刻将生死大事放在心头,精进修行,才能早日成就道果。

佛陀为了让弟子专注于道业,时光不空过,告诫弟子除了白天应当勤修道业外,夜晚的时光也不能空过。佛陀勉励弟子在夜三时中,应当初夜坐禅,中夜养息,后夜诵经,以免放逸荒废道业。《普贤菩萨警众偈》也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普贤菩萨同样劝佛弟子珍惜光阴,精进修行。

在《高僧传》中,有很多高僧为了珍惜人生,精进修道,他们有的夜不倒单,有的以圆木作枕,以防自己贪图睡眠。他们不空过一点时光,行各种苦行,最终修有所证。还有很多高僧,在向弟子开示时,常常劝诫弟子珍惜光阴,精进修行。如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惜寸阴》中劝诫弟子说:“古代治水的圣人大禹,十分珍惜寸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至于众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佛陀曾说人命在于呼吸,在分阴之中,常有很多呼吸。我辈普通人何止当惜分阴,一刹那一弹指之光阴,都应当十分珍惜。唐代高僧伊庵有权禅师,每到晚上就会流泪说:“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功夫如何?”

莲池大师每天早晨见到日出,常常回忆有权禅师的感叹之语,大师自语说:“今又换一日了!昨日已成空过,不知今日功夫又如何?”莲池大师说自己只知道叹息,却没有流泪,大师感叹自己为道之心远不如古人,为此感到很惭愧,以此勉励自己修行。一代高僧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一般的学佛者呢。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时不可蹉》中说:“一个人初出家时,心必猛利,应当趁此时,一气做功夫,使有成立。若悠悠扬扬,蹉过此时,日后或住院,或受徒,或信施繁广,多为所累,沦没初志。修行人不可不知。”大师在此勉励初出家的人,应当抓住初出家时信心猛利的时机,勇猛精进,奠定道心基础。只有这样在日后住持道场,或者弘法收徒,才不会被名利所累。

莲池大师还在《竹窗三笔·时光不可空过》中警示修行人说:先德示众云:“汝等出家,未曾立脚得定,忽已过三四十年矣!我等闻此真恳痛切之语,所当心战而毛竖者,乃有都将青春壮色,勤勤作有为事业。或奔南走北,曰我参礼名山; 或装塑修造,曰我兴崇三宝;或聚众起会,曰我助扬法化。

此虽名色亦皆好事,非上所云赏玩麴檗等比,而其为空过一也。一朝猛省前非,忽已龙钟衰朽,悔无及 矣!日后或住院,或受徒,或信施繁广,多为所累,沦没初志。修行人不可不知。”

大师指出,时光流逝很快,一个人年轻出家,还没有修道有成,不觉已经荒废数十年时光,深为可惜。有的从表面来看是在参访名山,建寺塑像,聚众宣法,其实在不觉中都是空过时光。一旦有一天悟今是而昨非,却发现自己已经老态龙钟,再想用功已经为时已晚。这样的人以后纵然住持道场,受徒说法,接受信施,常被名利所束缚,不得自由,更不用说修行了。

佛门修行应当时光不空过,世间一切学问或成就的取得,都是与珍惜光阴,勤奋钻研分不开的。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时光从不空过的勤奋者。现代文 学之父鲁迅先生是珍惜时间的典范,他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写作,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别人说他是天才的时候,他说:“哪里有天才,我是将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针对一些年轻人认为没有时间学习的抱怨,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对于无所事事,整天浪费别人时间的人,鲁迅也提出了批评:“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中国历代有很多劝人珍惜时光的诗歌。唐代书画家颜真卿《劝学》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民歌《长歌 行》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东晋诗人陶渊明《杂诗》云:“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清代诗人钱泳《明日歌》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作为修行人,应当体解人生难得,时光易逝的无常道理。珍惜美好时光,认真听闻佛法,并作如理思维, 证得无上菩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