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生涯初探
文|見安
一個人的前程志願,往往都是隨著因緣環境而轉變、向上增長。三寶難值難遇!佛法,如破暗之明燈,點燃心中勵慕出世志向,使我於凡塵俗世發厭離心、興出世願,選擇出家這條路;為法,而求依止僧團學習。
十方共聚的這塊園地猶如叢林,蘊育著的幼樹是我渴求增長的心。在僧團和敬中,我學習與大眾志操相攜;聖道的理念目標,為我修行之動力與槳舵。生命的軌道, 恆馳在佛法之薰習與實踐。師長的教誨、同參的提攜,如陽光日日照耀,增上我如法學習的心苗。法義的潤澤如同甘露,在聞熏中栽培善種。止觀的實踐是清淨泉湧之水流,漸漸浣滌身心粗重、散亂與昏沈。發菩提心、開發智慧、修學聖道……,在這裡,我們逐漸深刻自己對僧團、對眾生、對正法的使命,堅固道心乃至不退。
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希望得到一張能向人炫耀的漂亮成績單,而是能學習付出奉獻、學習無私發心。典座、行堂、香燈……,煮飯、劈柴、梵唄……,各種職事的學習使我改正懈怠輕忽的習氣,體會團體生活的謙忍融入。於動於靜磨練自己,能時時正知而住,積集修行資糧。在發心培福的當下,也希望能了解道場之運作,如何安僧住持,然後學習把心放下,無我的去服務,一切行事考慮護持他人。在每一個因緣聚會的當下,該做好的就盡力去做。調柔、和合、堅忍、不退轉……,匯成之道基能令正法久住。
我尋求依止,不是因為貪求僧團的和樂、個人的安心,而是與之相契的志業、趣向──尊重戒、勤習定、增上慧,順於聖道、趣向涅槃,使我願奉獻一生的身心,在這裡依止善知識修學止觀。一片精誠之志意,請求依止這和合僧團出家。
希求聖道、志向解脫,是我越諸塵累發心修行之初心。願能窮究佛法真理,光明顯亮、慈柔付出;能於一切有情無邊苦海,誓願拔其苦、與之樂,洞察同體悲,成熟自利利他之因行,圓滿究竟之佛果。大悲如來示現於世間,棄捨世人所貪逐追戀的榮耀富樂,面對著世間諸多苦難,為求真理,為一切眾生尋覓解脫之道,而發心出家。體悟佛陀的教誨,使我所追求之解脫,不只是短暫生命的超越,而是淪歷長劫迷妄之心的徹底澄淨。唯願最初之這一念心,迄於未來際劫,生生世世開展它為極樂之清涼菩提,溫渥眾生的心靈,幫助一切眾生出離生死大海。
願為一切眾生承擔,是自我肯定的泉源;願培養能為眾生付出的能力。佛法教理深入的學習,以掌握正確的菩提道次第。思惟、修習止觀,柔和那長夜以來為煩惱所覆剛強之心,增長進趣無漏般若之堪能。以戒法的實踐養護聖道資糧,如菩薩於微小罪生大怖畏,輕重等習等持。執事中動心忍性、勞己筋骨,磨練剛正不阿的僧格,預備自身以為菩薩行業之法器。小眾階段從基層作起,琢磨高慢學習謙卑。為實踐對眾生的承諾,擬定出家生涯的短程藍圖:
居士階段:
1、脫去在家習氣、想法,淘治心性轉俗情為道人心。
2、奠定修行正知見,培養出離心、菩提願。
3、明白出家正因,並謹慎出家動機。
4、了解僧團的志向目標,培養對僧團、師長敬重不移的心。
5、了解清淨的僧格為何,並學習之。
6、端正人品,培養處世恭謹、待人真誠謙虛之好個性。
7、心性穩固,知修行之所為何。
8、對事物之學習認真、負責,以歡喜心做事並珍惜福報。
9、思考並實踐如何將十善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10、探求契機用功的下手處。
沙彌尼階段:
1、契入佛法、真正向道,從聖法中摒棄俗見,建立道品。
2、建立僧格、莊嚴自處學威儀。
3、建立增上道心。
4、內心能真實調柔的接受勸諫。
5、學習溝通、和團體一起生活。
6、學習能為一切眾生善友,常能主動幫助別人。
7、自尊、自愛、調柔無驕慢,具足感恩心。
8、學習從做事待人、生活點滴中體會善法恩德。
9、學習發心做事,不要問值不值得,不要計較失去的時間。
10、從心性中升起對戒定慧三學之好樂。
11、做定課加強心力,把靜坐拜佛時的心情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禮敬諸佛的心禮敬周遭每一個人。
式叉摩那階段:
1、學習身口意三業真實不虛。錯誤,勇於承擔;過失,虛心請教。
2、願以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心學習奉獻。
3、堅固納受大戒之心;決定自己當成法器。
4、學習獨立承擔職事上之責任;做事當下因果分明。
5、落實式叉六法於生活中。
6、對止作二持有基本的認識及操守,如法學行二年圓滿方求受具戒。
7、依循佛菩薩法語如理思惟、觀照起心動念,使善根有力、惡種不起現行。
比丘尼階段:
1、穩固獨立修行的能力。
2、從每念當下體認佛法;長養慈悲喜捨心,願常以四無量向一切眾生。
3、繼續深入學習佛法,觀照思惟,法隨法行。
4、在心性上受善法調練,在人品上獨立自主堅固荷擔。
5、以圓滿受持三聚淨戒為志,不捨棄每一位眾生。
6、是具足慚愧、感恩、犧牲與奉獻精神的法門龍象。
7、體會佛陀的深意,承擔以法毗奈耶攝僧、令正法久住之如來家業。
8、成為決志弘揚大乘佛法之比丘尼;嚴持聲聞戒行,學習菩薩律儀,大小無礙。
9、多方面學習,增上自己,使成為真正可以延續佛法的僧伽命脈。
10、訓練自己成為能領眾之人才。
11、以定心、慧心做定課,祈使一念之功德能達到法界,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皆能蒙受利益。
12、把所學之佛法宣講宏揚,並行持出來給眾生做榜樣。
出家之所以「非將相所能為」,在於其有著高遠的心志。一位發真實心出家的人,對聖道解脫有真實的懇切的意樂。不待他人的敦逼催促,自動自發地在內心下功夫,而後以「法界一切眾生都是我的責任」之心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從今日始乃至盡未來際。祈求諸佛菩薩證鑑此心,慈悲加被圓滿此願。
出家生活的調練,使生命不再是一場迷夢;能積極的開拓心田,遵循佛陀的教誨,走向一條自覺之路。每日聽聞佛法,學習法義,開啟我們的智慧;靜坐修止觀,如理思惟、將佛法納入心裡,點滴終將匯成清淨流。依止善知識,師資相攝是慧命所在。職事與修行的融合,開展一天的生活;待人處事的學習,貫穿每一個當下。依四念處行道,常觀無常、無我,認識煩惱的根源來自於執一切法為真實。師長、同參真心的勸諫,使我們在團體中以善友為依。向著法的僧團是我們清淨緣中之增上;我們受這僧團保護,亦學習為僧團奉獻,這是安身立命的定點。
受教的心是自我修正的開始;從小我到大我,生命的宏觀,如因陀羅網無量無垠。依著修學次第漸次通往菩提道;普於十方法界、遍及一切有情,深深印下共成佛道的心願。當下最重要的是,培養堅固不動的道心、毅力。在僧團的洪爐大冶中,勇敢的投入,鍛之、鍊之、成就之。
曾經在修行的路上,色身的病痛是唯一的障礙;從這裡面成長過,才深刻的感念到僧團、師長慈悲成就眾生的苦心。不曾因為如是障緣局限了學習的決志。內心專一精誠時,有什麼做不成的呢?在佛陀大智慧光明的指引下,在生活的歷鍊與實行中,磨練出足以承擔的力量,使我們在有限生命的盡處,開展出無量莊嚴之自性淨土。在心性的調熟,願力的堅固運為中,無悔的走向修行之行山願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