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3 December 2016

佛学与人生境界

文|董良

“佛学与人生境界”是一个大论题,其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在谈论“佛学与人生境界”的关系之前,首先应当对佛教、佛法与佛学的关系有明确的认知,然后还应当明了人生境界的层次,最后我们才能通过“佛学与人生境界”分析,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一、 佛教、佛法与佛学的涵义

佛教是指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能够引导人类转迷开悟的教说。佛教的目的在于实现净化社会的理想,以超越阶级、种族为特色。近代以来,大凡教义、教团和佛教实践方面的内容,均以佛教来通称。现代有的学佛者将佛教看成了与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同的宗教,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创立宗教,创立的是一种教育。当代有高僧将佛教称为“佛陀的教育”,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确切的定义。

佛法是指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的佛教真理。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的教法,也称为出世间法。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的范围很广,举凡诸法本性、一切世间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的事理等,皆属佛法。《大宝积经》中说:“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金刚经》中也说:“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学是指佛法之学,就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实践方面,包摄教、理、行、证四法。至于现代所称之佛学,则是为将佛法流行人间,化度新学根器众生,或为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强调以新方法加以整理,并作有条理、有系统之说明,而使之学术化者。佛学所探讨之主题,是以人生解脱为中心。

二、 人生境界的三个层次

人有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于是人生的境界也分为不同的层次。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在谈及弘一法师时,将人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称之为“人生三层楼”。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这样就满足了。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很强,脚力很大,对层楼还不满足,就再向上一层。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世界就不过这三种人。”在谈及弘一法师的时候,丰子恺说:“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持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丰子恺所提出“人生三层楼”的比喻代表了不同人的人生追求和理想。对于处在第一层楼的人来说,他们只满足于物质生活层面的富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会尽其所能地改善自己的生活。让家人和后代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处于第层楼的人,他们的物质生活并不一定富足, 但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这些生活于第层楼中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物质生活是否富有。他们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自己的生命,以提升人类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为了自己的事业,他们甘于清贫和寂寞,甘于远离繁华和诱惑,愿长期坐冷板凳。为了自己的事业,他们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人世上,有很少的人在经历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之后,开始思考人的来世与归宿,于是登上人生的第三层楼,过起了远离凡俗的灵魂生活。弘一大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升华了很多人的灵魂。

对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我们在具备必须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应当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这些精神的东西并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物质的利益,但却能让你体验到物质利益买不来精神愉悦。当精神追求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灵魂的追求自然水到成。

三、 佛学与人生境界

佛学属于灵魂层面的追求,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层次。佛学是生活的艺术,是开启智慧,断除烦恼,解脱人生痛苦的一门学问。目前佛学在世界很多国家流行,因为它能解决现代人类遇到的一切困惑,特别是在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修身养性,消除浮躁,减轻压力,开拓心量,助人为乐,慈悲包容,生活充实,开显智慧,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都有佛学的有益引导与启迪。现在的社会人心浮躁,物质生活奢侈浮华。在物质生活富足的背后,却有不少人感到生活空虚,精神焦虑,苦痛倍增。所以,利用佛学解决现实人生问题,提升人类的人生境界,就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例证明,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一旦你用佛学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不仅你的思维方式更为明晰,决策方式也更为准确,为人处世会更加圆融,人生也更为乐观豁达。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一生修禅,他在95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当时日本有个禅学家在聆听松下的言论后,总结了这样两句话,“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创始人之一,在他的努力下,苹果业绩一路飙升,一举超越微软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鲜为人知的是,乔布斯不仅一生修禅,而且还是一个素食者。他认为学佛不仅有助于事业成功,还能使人看待世界的视野更加广阔。

香港富商李嘉诚也是众所周知大慈善家和学佛居士。他在学佛过程中深悟“佛氏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的道理。他曾说:“佛门讲舍得,只有在你布施之后,你才会发现自己获得的财富会更多。”缘于对佛学“慈悲喜舍”教理的领悟,在富裕之后,李嘉诚在香港和内地广种福田,常常捐助上亿元的巨资,用来做造佛像、修寺庙、造桥铺路、兴办教育、支援医疗、赞助科研、弘扬文化、赈济灾民等等慈善布施。

以上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佛学与人生境界”的关系,学佛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培养高尚的人生观,这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学佛,也一定能像乔布斯、李嘉诚那样得到学佛所带来的真实利益。到那时,你会真切感受到学佛所带来的“禅悦之味”,这种感觉用《六祖坛经》中话说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