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14 January 2021

目标

文 |达亮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 方向,自己决定。

荡过秋千的人都会知道:每次荡起来,你就会在心中定下一个将要达到的高度作为目标,达到梦想的高度,你就会很开心。是的,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目标亦然。

在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经历这样的事。认认真真忙碌,辛辛苦苦奔波,到最后听到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时,却惘然不知如何作答,因为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那个最初的目标早已渐渐模糊以至于消失了。

人是一种知道价值,了解价值,并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物。 因为价值与意义赋予了人生活的动力、生存的目标。一个人只要有所希望,他的人生就会正常地延续;而当一个人完全没有了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其生命无论存在与否,其生活可能都已停止了。

目标的消失或看不到目标,结局会是怎样的呢?1952年7月4日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34岁的弗罗丝·查德威克开始向加利福尼亚海岸游过去,经过15小时55分钟,她最终放弃了这次冲击。当人们拉她上船时,她其实距离海岸仅有半英里。

事后,弗罗丝说,令她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的不是疲劳寒冷,而是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在此之前,她曾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

事情往往是这样,一个人为一个目标苦苦守候了多年,到后来他的确坚持不住了,就不再坚持了。结果,就自动放弃了。其实,这个时候,成功距他只有一步之遥。

学会把目标分解开来,化整为零,变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将其各个击破,不失为一个实现终极目标的有效方法。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不可克服,成功无法企及,正是因为觉得目标离自己太过遥远而产生了畏惧感。
 
“人因为梦想而伟大,这句话是错的,”台湾著名作家戴晨志先生说,“人是因为实现梦想才伟大。”其实,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不断实现人生的目标,更在于不断提升人生的目标。一则师徒朝圣的故事,将人生的誓愿、目标提升到了极致。

话说师徒二人在出发前发了誓愿,一定要在佛诞日那天赶到圣地。

朝圣路上,师徒二人风雨同舟,日夜兼程。天有不测风云,师徒在穿越一片沙漠时,年轻的徒弟病倒了。这时离佛诞日已经很近,而到灵山的路还很远很远。

起初,师父搀扶着徒弟走,后来师父背着徒弟走,再后来,奄奄一息的徒弟再也不能支撑下去了,行进的计划似乎就要搁浅。

“师父啊!弟子罪孽深重,无法完成誓愿,并且还拖累了您⋯⋯”徒弟一边流泪一边央求师父,“请您独自上路吧,不要再管弟子,日程要紧。”

“徒儿啊,朝圣是我们的誓愿,灵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既然已经上路,已经在走,灵山就在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佛陀决不会责怪虔诚的人,让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师父说完又将他驮到背上,在朝圣路上艰难地跋涉着⋯⋯

只要你上路了,就已经到达。师父的话似乎在向我们昭示什么,那就“让我们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当一个人走钢丝时,他并不是非常刻板地僵硬不动。虽然他基本上保持可能直立的姿势,但为了保持运动中的整体平衡,他的身体总是轻轻地摆动和弯曲。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他的脚只朝着一个方向移动,向着眼睛紧盯着的目标——钢丝的另一头,前进。”一位走钢丝跨越峡谷的杂技演员如是说。

诚然,每个人都是朝圣者,也都有着自己的誓愿和目标。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誓愿,尽管每个人的目标和誓愿不相同。

有一僧人问巴陵和尚:“祖师禅与如来禅是相同,还是不同呢?”

巴陵和尚只答道:“鸡寒上树,鸭寒入水。”

寒冷的情况一样,但避寒的方法却有不同。虽然要达到同一目的,人人的方法不尽相同,但路不是只有一条,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同样的路,拘泥于一种方式,可能令你达不到目标。

不要忧虑期望有多远,而要学会截开期望,变成许多容易实现的小期望,然后一个一个去实现,日积月累,若干小期望的叠加,也许就是一个你预先想都不敢想的奇迹,就能收获人生的大成功。

人是需要底线(目标)和坚持的。无原则地畏缩与放弃,小而言之,是个人生命尊严的不断递减;大而言之,如果许多人这样,将会造成一个民族和国家精神的弱化乃至沦亡。这绝非危言耸听,斯言可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