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师徒伦理
文 |远尘
佛教不仅关注一个人的来世,更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状况。 佛陀无论是在向弟子说法,还是在佛教经典中,都会经常谈到各种人伦关系。以此来告诫弟子如何妥善处理好各种人伦关系。在诸种人伦关系中,佛陀认为师徒伦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陀在很多经典中论述了师徒之间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兹介绍如下: 佛陀在多种经典中,介绍了 师父对弟子应当做到的伦理关系。佛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中,向尸迦罗越讲说了师父对弟子的责任。经云:
师教弟子亦有五事,一者当令疾知,二者当令胜他人弟子,三者欲令知不忘,四者诸疑难悉为解说之,五者欲令弟子智慧胜师。
佛陀认为,师父对于弟子,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尽可能让弟子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其次,尽可能让自己的弟子超越他人的弟子。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不仅要胜于自己,更要胜过别人的弟子,如此,才反映出自己教育的水平和成果。再次,尽可能使弟子对所学过的东西能够永记不忘。第四,对于弟子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老师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直到弟子完全弄懂为止。第五,尽可能让弟子的智慧超过自己。韩愈曾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告诉我们,老师若能教出比自己更有智慧的学生,则是老师的骄傲。
佛陀还在《善生经》中讲述了师长对弟子应尽的义务。经云:
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问令善解义,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以所知诲授不吝。
佛陀认为,为人师长者,应当对弟子奉行五事:首先,善于根据弟子各自不同的个性,采取善巧方便的教育方法,让每一 位弟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其次,在平日生活中,经常教给弟子未曾接触过的新知识,不断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第三,面对弟子的提问,师长应当耐心地给予浅显直白的解释,让他们理解其中的深意。倘若弟子还不明白,做师长的就应当不厌其烦地给予解释,直到让弟子最终明了问题的答案为止。第四,作为师长,还应当承担起弟子的监护责任。指导他们结交好的朋友,亲近善友, 远离恶友,培养他们真诚正直的品格。第五,师长应当尽己所能 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悉数教给弟子,不应当有所保留。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些有特技的能工巧匠,他们对自己的祖传技能十分保密,即使在带领徒弟时,并不会将自己的看家本领都教给弟子,总会对弟子有所保留。以至于有很多技能最后都因师傅的保守而失传。所以,做师长的如果能够按照上述要求来对待弟子, 一定能够与弟子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师徒关系,也能够使祖传的绝技得以传扬。
佛陀在讲述师父对弟子应尽义务的同时,还对弟子对待师父的责任作了介绍。佛陀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中,讲述了弟子对待师父的伦理关系。 经云:
南向拜者,谓弟子事师,当有五事:一者当敬难之,二者当念其恩,三者所教随之,四者思念不厌,五者当从后称誉之。
弟子对待师父应当做到以下五点:首先,弟子应当尊敬老师。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我们的知识学问与老师的辛勤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尊敬老师,才能使老师更加乐意为我们付出,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尊敬老师也是我们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其次,弟子应当感念师恩。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于给予自己知识的师长,我们都要非常尊重。这是做人的起码品格。再次,对于老师的教诲,要认真听从,并切实实行,才能使自己不断得到进步。第四,当与老师分别之后, 经常念及老师的种种恩德,尽可能多与老师联系,关心他们的冷暖。第五,弟子应当经常称赞老师的学问与道德。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不论自己水平的高低,他们都会尽心尽力为学生付出,在遇到重大灾难的时候,有的老师甚至舍己救人。
现代做老师的,只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很少顾及。从佛陀在《善生经》的开示中,可以理解佛陀对师者的要求,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而是以教育人能安身立命为目标,所教范围包括生活技术、安身立命的方法、解决人生问题的智慧、交友、人际关系等。
佛陀在《善生经》中向善生讲述了师徒之间应当承担的义务和应具备的基本态度。经云: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
佛陀告诉善生,弟子对师长应做到五点:第一,弟子作为师长的侍者, 应当对师长恭敬,及时供给师长所需, 勿使师长生厌烦心理。第二,对师长一定要谦恭有礼,举止端庄,并尽己所能地供养师长。作为弟子,只有对师长怀有谦恭的态度,并虚心向师长求学,才能在道业和学问上日渐增进。第三,尊重师长的意愿,以师长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师长是我们成长和获取知识和掌握为人处世道理的导师。所以,对师长的尊重恭敬,不仅表示自己的谦逊态度,也是自己对师长感激之情的流露。第四,佛要求为人弟子者,对师长无私教诲应当认真听取,虚心改正,不能有厌烦心理或是对抗行为。否则,自以为是,便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更谈不上改正自己的失误,塑造高尚的人格。第五,作为弟子,一定要尊重师长的劳动。对于从师长那里学来的知识,要认真温习巩固,记忆不忘,如此,自己的知识才能不断增长。
从以上论述可知,弟子的知识、 技术、智能及对道的理解,来自于师者的传授。其疑惑也因师者而得以解除,师有传教授业的恩德。由于弟子的学习,老师的学业、知识、技术、智能,因此得以传承不衰,故对师者而言,弟子有绍继承传的恩德。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有此才有彼,无此则无彼;两者的关系是平等的,是互相成就的。因此师生间应当互相尊重、 爱护关怀、供养成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