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2 January 2018

社会需要公德心

法照法师

一、公德心是文明的象征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公民道德的好坏,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衰。一个人的言行,往往表现出个人素质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集体的总体素质状态。

所谓公德心,就是要有公共道德,例如在公共场所,不可破坏公物,不可扰乱秩序,不可大声喧哗,不可乱丢东西,不可抢占座位,这就是公德心。公德心是文明的象征。在廿一世纪人文科技发达的时代,这些都是我们作为普通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二、细微之处见端倪

维护社会公德并不难,也许就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许就在下意识的一秒钟。在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人讲文明,但是在真正的小细节上,每个人都做到了吗?即使具备了社会公德,是否真的做到了追求极致,是否在拥有公德心的同时为他人着想?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端倪”,生活的细节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生活的细节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和处世为人原则,是认识、了解一个人的重要途径。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在生活的细节上也会表现得从容和优雅。所以,注重个人的生活细节,保持好的细节习惯,是让自己表现更出色,更能得到别人认可的一大关键。

三、内外兼修,才是一个圆满的人生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面化。我们要关心佛教文化未来的发展。因为有了文化,才能改变外在的行为、举止,进一步培养内 在的慈悲、关怀之心。有了慈悲心,就算别人对自己大发脾气,也照样爱护他、关怀他,这样对方会自觉惭愧而感恩,内心的愤怒也会消失。如果只有外在的知识,没有内在的修养,烦恼来了,不懂得消除化解,就会压迫自已,越来越痛苦,佛所说的法,我们要谛听、思想、学习、修持。学习佛法,会变得有智慧,心里的烦恼 慢慢减低,就会变得平和,变得圆满。

外在的文化、知识,加上内在的佛法修持,两者兼修,就是一个圆满的人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学会去展现自己的优势,学会抓住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我们要珍惜佛教的僧团与信徒们的奉献,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只有这样,自身的价值才会被发现,才会得到肯定和发展。如果 我们每一天的心灵都清澈透明,那就会感到幸福,才能够体会超越、完善的人生。

四、心灵的转化决定人生的境界

影响我们人生的不仅仅是环境,心态控制着一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自己的视野、事业和成就。人们常说:“要有美好的未来,首先要拥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心灵,就是指内心、精神以及思想。一个人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他的人际关系如何,他的人生是否幸福,全要依靠他的心灵状态,也许你的身体健康,但这并不能代表你的身心灵也健康。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人们每一分钟都在接受不同有形或无形的压力挑战。如何勇敢、乐观、积极地向前看,则来源于心灵的转化。我们改变不了外在的大环境,但是可以营造自己内心的小环境,接受现实,突破障碍。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五、修行重在修心呀!

从前有位佛教徒,天天手持鲜花到寺院去供拜佛像,坚持不懈,从不间断。寺院里的无法禅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间,称赞他道:你常用鲜花供佛,来世一定会得端庄福报。这位佛教徒听了非常高兴,便问无法禅师:“大师,我到寺院用鲜花供佛,每次心中如同甘露冲洗般的清净。可是,在家中我又往往被冗杂的家事搅得心神不宁,在街市间往往被尘?搅得神志不清。请大师开示,怎样才能使我常保持清净呢?”无法禅师反问他:“那?你知道如何使鲜花长期保持鲜活吗?”“那容易呀! 只要天天换水,去掉烂梗,花朵就能保持鲜活了。”

无法禅师满面笑容:“那就对了,要让自己常保清净,就要保持心灵的宁静空明;要想净化身心,更要时时清扫内心的世界。”这位信徒顶礼谢过大师:“大师德高望重,能够让我顿悟,我今後一定常来寺院向大师请教,还想搬到寺院,住上一段时间,过过修行生活,并分享鼓钟梵呗的清净日 子。”无法禅师敛住笑容,指著这位信徒说:“你的身体就如同寺院,你的双耳就如同菩提,你跳动的脉搏就如同?鼓,你的胸腔呼吸就如同梵呗,你的言词举止无处不可以清净。为甚么一定要执著於寺院的形似,非要住在寺院修行呢?修行重在修心呀!”

六、爱是幸福的源泉

一个人要善于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品尝幸福。也许在收获幸福之前,体验的是酸辛、是艰苦,但重在品尝辛苦最终所带来的甘甜。有人把实现凌云之志,荣华富贵当作幸福;有人把平安度世,安居乐业当作幸福;有人把人丁兴旺,热闹非常认为是幸福。我认为,爱是幸福的源泉,所有的幸福都出自那个泉眼 ── 爱。

人生何谓富贵?何谓贫贱?佛陀说,有两种法会使人贫贱,也有两种法会使人富贵。不肯布施是“贫”,遮蔽别人善根是“贱”,自我悭吝且嫉妒、阻挡人布施,就是彻底贫贱之人。有篇文章写道:什么行为可以改变对世界的认识?什么行为可以让自己置身於自由宽阔的空间,不再害怕孤独、身体的衰败与老之将至?答案指向助人行为。充满爱心,帮助他人,这或许就是当今社会中最直接的性灵成长之路。

七、乐于助人,提升生命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生往往为了工具性的目的而存在,人我竞争、求名求利、自我防卫、控制环境,这些仿佛已成为正当的生存策略。这样的生存模式尽管可能会取得某种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代价,那就是自我封闭、人际疏离。青春与感官的愉悦远去,疾病与死亡的阴影降临,生活忽然变得了无意义。而助人行为则为此困境提供了一个重要出口,因为我们不再画清界线,把自己愈圈愈小,我们跨出去,与别的生命产生连结。这种连结没有得失心,所以没有执取的负担,因为忘我,也忘记了自己的烦恼。

“人同此心”是这种连结的基础,爱使连结强韧,而且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因此连结不只存在於两人之间,还可以传十传百传千,连绵到无边无际。助人的迷人力量就在於此,信仰什么宗教不是绝对重要。助人不是表面上的“我给你什么”、“我为你做什么”,而是让人看见人性美的极致发挥。通过助人的行为,起起伏伏的 “小我”得以提升到对生命消长了然於心、和环境有所共鸣的“大我”境界。

八、心中有爱,轻安自在

这分没有分别心的慈悲大爱,让我们每一天都过著“很有意思”的生活,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为什?有人会活得没有意思呢?这是因为“分别心”太重——这件事我做不来,那件事不应该我去做……把人与事物和自己画分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人生实在很枯燥无味。如果能打开心门,将大地所有生命都视为与我们息息相关,属于 同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样就能不断扩大我们爱和怜悯的胸怀。

助人使生活过得很有意思,这里的“意思”有无穷的况味,它缘起於无分别心,视众生与我皆有连结。虽是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自己得到快乐自由,也使得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更为和谐。有人认为,人生的目标在於拚命努力。他们却忘了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有人最看重物 质,为了拥有更多,不择手段,甚至从别人的牺牲中掠夺,造成世间许多的苦难。人生,什么才是永久、踏实的快乐?心中有爱,把为人群付出视为自己的本分事, 付出以後自己心很轻安、很欢喜,自然就很自在。他们虽然付出许多,身体也很劳累,但心中却是满满的感恩,这种无悔、无怨、无忧、无求的付出,内心的世界才 能体会到真正的美好、真正的自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