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下
文|安小悦
最近看到苏轼的一首词《行香子·述怀》,词云: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起笔写景,把月下之夜描写得极其清新,在这样寂静的时刻,恰也是作者把酒对月思索人生之时。平日里人们追求那些虚名浮利,为它伤尽脑筋,费尽精神,其实仔细想来在这如梦一般短暂的人生里,这些都是徒然的。为了说明生命的短促,苏轼又从古代典籍里找出了三个比喻:“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苏轼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也正是由于他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使他能够在遭受宦海浮沉时,能够运用佛教的思想来对待自己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从而使自己能够做到宠辱不惊,以平常心来看待世事。因此在词的下阙中,苏轼规劝世人若能放下,即时解脱,便能得到“且陶陶、乐尽天真”的快乐心情,过上悠闲生活。
苏轼的词多以深邃见长,此首《述怀》极有代表性。他从深夜赏月对景,尔后反省人生要淡泊功名,毕竟时光易逝,光阴催人老,所以得出结论:不如远离贪欲,退隐还乡,在悠然自得中享受一种恬淡却有情趣的人生。
从这首词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一种人生启示:若能放下,即时解脱。
可是,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有了贪念,就对物欲放不下⋯⋯而这种种放不下,使得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 活得又辛苦又压抑。
相传佛陀在世时,有一位黑指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黑指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您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他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 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黑指婆罗门终于悟到了“放下”的真义 —— “放下”心中的一切贪欲、 愤恨和妄想,才能自由自在,才能解脱。
一位心理学家说:现代人学会了追赶时间,却没有学会耐心等待;学会了急不可待,却没有学会拭目以待;学会对物欲的追求,却没有学会放下。于是生活中多了为情所困,为钱所迷,为官所累的人;多了愁眉苦脸,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人;多了花言巧语,虚伪矫情,言不由衷的人。
正确的放下,是一个人生理与心里健康成熟的表现。就体育而言:棋局既已走入死局,球赛即已大势已去,何不换下主力, 鸣金收兵,以图日后东山再起,一味的死打硬拼,只能空耗体力,暴露出自己底气不足 —— 输不起!就生活而言:感情既已走入人生的沼泽地,又何必苦苦纠缠那曾经的每一句话,如同风筝的线已断了,何不让放风筝的人与风筝一同自由,留下一份记忆, 一份感觉,一份曾经的拥有,毕竟彼此的牵强,只能给双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1976年英国探险队成功登上珠峰,下山时却遇上了狂风大雪,如果扎营休息,恶劣天气很可能致全军覆没,而继续前行必须放弃随身的贵重物资和宝贵的资料,还要在食物缺乏,随时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情况下前进10天。这时退役军人莱恩率先丢弃了所有的随身装备,并和队友们相互鼓励着忍受着寒冷、饥饿和疲劳,不分昼夜的行走,只用了8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安全地带。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有关放下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和选择放下。而适时的放下,则是一种智慧,会让你更加清醒地审视自身内在的潜力和外界的因素,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然后才能有缜密的分析和正确的决策。
适时的放下,亦是对生命的呵护。当今社会残酷的竞争带来的是沉重的压力和难言的负荷,人的思想行为常常被贪欲所牵制,成为一台名利机器,为其所累,而最终付出的是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也许人要在倒下的瞬间才明白:人生一世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钱物现金也难保性命。
关于放下,著名的慈受禅师有两首偈语,其一云:人生如春花,能得几时好,朝吹与暮洗,朱颜变枯槁。花落有后生,人老不复少,万事只今朝,莫更招烦恼。其二云:人生聚散本无常,休把闲愁脑肚肠,三十年后重相见,拍手呵呵笑一场。
这两首偈语,其实都旨在规劝世人要学会看到生命短暂如花,聚散无常,且不要把那些烦恼都放在心里,过得痛苦而不安。一定要看开人生的一切得失,学会快乐得活在当下。
宣化上人亦在开示录中讲: 为什么不能自在无碍?就因为还有争、贪、所求、自私、自利心,所以不能自在。你想要自在,但办不到。你不满现实,不满现在过去,总觉得人人对己皆不好,但自己对人都很好,你总是自己为自己讲道理,自己站在不败之地,这样就不能修道。修道就是不为自己讲道理,不狡辩、不谈是非。所谓:‘摩诃萨不管他,弥陀佛各顾各。’常常守住自己的身心,不打那么多妄 想,这才是真正修道人。
如果一个人执意于追逐与获得,执意于拥有,那么就很难走出患得患失的误区,必将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走向极端。其实一个人不可能在太多领域有所建树,放下了那些自己能力以外、精力不及的部分,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从中解脱出来,把握住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做人其实不需要很复杂的思想,凡事要随缘,不要攀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只要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只要放下就能解脱。
放下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明白,亦是一种结局。放下,也许会有遗憾,会有伤感,但是却会让生活的底蕴更加隽永和悠远,让我们生活的更淡定和安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