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7 July 2020

步上菩提大道

文|道宏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第一次读到顺治皇帝的这首偈语感触特别深。尤其是目睹了许多人的生老病死,出离心愈加强烈。

年轻时追求功名,依循着社会所设定的轨道前进,深怕没有工作就过不了日子,20年的屋债还清了,人生去日已比来日多。虽然说工作能体现生命的意义,但是,我深知在这充满杂草的贫瘠土壤里耕耘,只是单调的重复、生命的耗损,直至老病死。于是,我断然决定:应该走自己的路了!

探寻了大半生,去年年底我终于披剃出家了。

刚出家的感觉是脱胎换骨,“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好像是新生命的开始,有一种很惬意、美妙,充满希望、阳光和期待的感觉。今生能够步上菩提大道是何其幸运,又何其不易啊!剃度只是形式,修行之路却很长⋯⋯

寓居在乡野的寺院,静、清幽。没有网络,没有电视,几乎与世隔绝。入夜,倾听万籁之音,仰望星光熠熠,凌晨“闻鸡起舞”。四点钟起身撞钟,四周寂然,惟有钟声和缓悠扬,伴随着叩钟偈,以此音声洗心净意⋯⋯ 随后,僧众一起做早课。在这里,过着质朴的生活,时而农户送来白菜萝卜,偶尔就地取材野蔬充膳,吃的是粗茶淡饭,饮的是山间流泉,天然、自然、安然!虽然刚开始“持午”有些不惯,总担心会害胃病,后来,才体会到这是最健康的养生,其实,“吃”也会有习性,晚餐的减省,得到的是无比的轻安。

刚出家最大的问题是要改掉习性,甚至一些自认为是雅兴的爱好,尽可能做到“心无所住”。 每天背诵经咒,抵御外魔、熄灭心魔;专心研读经典,才知道佛经里面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充满辩证的哲理,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道德行为的规范,都有深刻精辟的见解和完整的体系。只需一门深入,便足以受用一生。如果每个人能够学习一点佛学,认识缘起、相信因果,常常观照自己那颗易动的心⋯⋯ 我想,这世界肯定会很太平。刚出家辈分最小,不管你在红尘中多么名声显赫,一入空门,首先要学习谦卑,学习忍辱,学习忘我;勤修戒、定、慧三学,以一 颗出世的心做眼前的事,慈悲济世⋯⋯

很多人认为,只要做个好人,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奉献家人、社会、国家,以居士的身份护法,何必要出家呢?毕竟,在现今社会上,出家有许许多多的不便,许多人会对出家僧众品头论 足、指指点点,甚至无中生有的诽谤。在家居士可以效仿维摩诘居士,其修行与境界比佛陀的十大弟子还高呢!其实,我从前也是这么认为,但是,维摩诘居士难道是像我们一样的居士?《普门品》云:“愿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 ”维摩诘居士难道不是佛菩萨变现的?谁有资格能与维摩诘比美?再说,佛陀贵为太子都舍得放弃一切荣华富贵,许多祖师大德也都是才华出众的高人,却愿将身心奉尘刹,为什么呢?是一颗悲悯之心?是乘愿再来?或许,我打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 出家正好像在籍的学生,居士只是走读的旁听生;在籍的学生必须尽全力做好学生的本分,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任重道远⋯⋯ 当然,每个出

家人都有不同的出家因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宿世种下的菩提善根,成就了今日的果报。

师父常鞭策我,步上菩提大道莫忘初心,切要以戒为师,做个有僧格的出家人。我愿以憨山大师《醒世歌》的开头几句作为座右铭:“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作为这篇小文的结语,愿与诸君共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