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角度,海濶天空
慧門禪師
學員:我是個盲人,如果今天失火了,我怎麼辦?
師答:盲人也會跑啊!
學員:可是我不知道方向對不對?
師答:雖然眼睛看不到,但求生的本能會帶你往能吸到空氣的方向跑(帶你往風吹過來的方向)跑,不一定用眼睛看。盲人因為失明不能看,卻能起補償作用,令其他器官更靈敏。所以盲人在遭遇到突發的緊急狀況時,會憑著全身的敏感度而逃生。但一般人會動用眼睛等六根及腦筋去思考和誤判,反而會被嗆死、燒死。
例如失火了,一般人的直覺會往樓梯跑,但未必正確。因為樓梯就像煙囪,所有的煙都衝往那兒,正好就被嗆死。而盲人因為看不到,所以不會直接往樓梯跑,他會憑著感覺毫不思索的往有空氣可吸,及不會被煙嗆到的方向跑,反而能得救不死。
重點提示:補償作用
師答:所以這些問題不必假設。心理學上有補償作用之說。
從唯識觀點看,六根門頭的主效應及交感效應的運作,的確也會起補償作用。
當六根門頭之一失去作用時,會起補償作用令其他的六根門頭部分或全部更加靈敏。例如美國身心障礙者海倫凱勒,旣盲又聾又啞,因此不會透過眼睛、耳朵、鼻子、嘴巴來污染她的心,而起了補償作用令她的腦筋因此更清晰靈活,終能成為成功的教育家、作家,她偉大的成就可說是人類的驕傲。這正是失其一,反而能展現出其他更突出、更好的補償作用的例子。
重點提示:菩薩精神
學員:就「牽掛」這兩個字,以失火例子來看,有些人失火時會奮不顧身衝進火場救自己的親人,甚至身陷其中而失去性命,師父如何看待此事?
師答:這是人性本善,菩薩精神發揮的起點及作為,若再經過菩薩解行六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修行達到成就,就成了大菩薩。大菩薩的作為是不顧自己,先利益別人。但有些情形是因陷入火窟的,是自己最愛的人,是自己的兒子或親人,所以奮不顧身衝入火海先救他們,這是小我的愛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及行為。真正的菩薩,是沒有自我、沒有自我意識、沒有任何親疏之分,只是無分別的,隨時隨地隨機的救人。現在,你說失火了去救親人,結果自己被燒死,這部分含有親情及愛的成分,多少含有自我意識的分別,但卻能在緊急突發狀況之下,發揮愛的精神及力量也是值得敬佩的。
重點提示:海闊天空 換個角度
學員:所以參禪是希望自己能直覺地反應?
師答:也不能完全憑直覺,因為有時候一個人的直覺是扭曲出來的,也是一種疑心病。參禪,是要先清除自己心中污穢的內容物,讓心敞開,這是很重要的。
提問本參話頭,基本上就有轉化清除心中污穢的功能,心中沒有任何內容物,就不會起執著。不執著,心就愈敞開,心愈敞開,自我意識就愈渺小;自我愈小,就愈開展出智慧,自然地就能換個角度來看待一切事情,而生出清淨的心。所以,提問本參話頭的過程,就是在實踐力行《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學員:這種情況是不是沒動,用甚麼心意識,單純地只是應該這樣做就做了,不為什麼而做。
師答:對。譬如虛空,它不會白雲來了,就高興包容它;烏雲來了就排斥它。虛空不會有任何揀擇、善惡分別的二元對立,所顯現的,盡是自然的智慧。
但是,人與生俱來,就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因為無始以來被無明覆蓋,一動念,就從大宇宙裡切割出孤立的小我,從此這個小我,就處處與小我之外的人事物對立,而產生自我意識。每一個起心動念,都離不了自我意識的束縛,一切都為這個小小的自我而設想,一動念,思量即起分別計較。
一般人講「換個角度海闊天空,你不要這樣想、那樣想,換個角度海闊天空,就沒事了。」但是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修行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的,前後順序正好相反,要先海闊天空,才能做到換個角度。也就是說,要先練習敞開心胸,讓你的心海闊天空而生出智慧。生出智慧自然就能換個角度,不再執著先前的想法及看法。所以不是先換個角度才海闊天空;而是先海闊天空,才能自然換個角度,跳脫自我意識的束縛,才不會原地踏步,重複咀嚼先前的想頭。
學員:跟平時的感覺差不多嗎?
師答:不一樣。
你有感覺就有自我意識在,有自我意識就會扭曲,就會被束縛,而原地踏步跳脫不出。但海闊天空換個角度是毫不執著,如虛空般地如實直接的反映,就像一面鏡子,影像來了就來,去了就去,不起任何連鎖性的反應,一點痕跡也不留。所謂連鎖性反應就是,初始動了一念,就如同原子爐的連鎖反應般,即刻牽動出一連串的心意識作用。也就是腦筋即刻起思量分別,引生出更多的念頭,一直圍繞著初始的想頭,不停地轉,轉個不停,把自己團團困住,動彈不得。
要練習「如實反映」不動念、不思量分別計較、不附加任何解釋、不起好惡取捨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參禪看話頭。
只要發現心中生起有形有狀、有顏色、有影像、有聲音、能認識、能思量、能分別計較產生好惡取捨…,會變化、會流動的心相,即刻提起本參話頭予以轉化,心中內容物即刻化為烏有。既無內容物也不起執著,心胸自然敞開如海闊天空,而生出智慧換個角度。
重點提示:斷見
學員:斷見就是沒有反應嗎?
師答:不能說沒有反應,死人也是沒反應。人活著總不能像死人一樣沒反應吧!像你剛才講的,現在是為了愛、為了恨而拖死屍,那要怎麼才能不拖死屍呢?(學員答,死了以後就不拖了)。
這是斷見。
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這種斷見斷掉。因為你一直在繞圈子,沒辦法得到終極真確的答案,最後認為自己是從因緣來,從自然來,死了以後當然就回到自然。回到自然,你就以為了事了,沒事了,甚麼都沒有了!死了就不再拖死屍,而誤以為這是終極的答案。因此你的探究就到此為止,不再行深的探究下去。就等死了以後,自然不再拖死屍,甚麼都了了,而生起今生何必苦苦參究的心?就這樣終止了參禪作工夫。
可見起了斷見是非常危險,是會斷人慧命的。如果甚麼都沒有,那你這一世的生命從哪裡來?表示上一世死了以後回到自然,你還執著,所以又來了。這就是輪迴的現象。
但只要你回頭看一看或想一想,自己究竟有何能耐能讓自己死後回到自然?或你又憑甚麼可以在死後回到自然?這麼一想,你自然就會繼續生起疑著探究著的力量。
重點提示:打破本參話頭
學員:話頭是個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它可以用不同層次去問?
師答:是的,話頭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雖是個根本性的問題,卻要透過參究打破這個問題,讓它消失,這才是最重要的。
對初學者而言,可以用不同層次去問去參,或施以不同深淺程度的逼拶。古代禪師與徒弟對話,是會按照對方的程度,適時適機的丟出不同的手段來逼拶,創造臨門一腳的禪機。
提問本參話頭「拖死屍是誰」的重點,不是「拖死屍」,而是在「是誰」。我們都以為自己知道自己是誰,其實是不知道的。你可以把自己認為「我是誰」的所有答案都記錄下來,再一一分析,就會發現全是併湊起來,都是依此生彼生、此有彼有的因緣生,都是有條件的存在,一旦條件消失就不存在了。所以你給的任何答案,都不是永恆正確的,給了等於沒給,只是循環的繞圈子而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