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5 February 2017

寻求心灵升华

法照法师

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会希望以生天为最终的目的,因为除了五净居天及弥勒的兜率内院,生天尚在轮回生死的凡界。唯有了脱生死的轮回,才会得到永恒的安乐。

为提升生活品质,现代人应该学习如何保持“心灵之升华”,并以培养此心态来看顾自己的生命,随时反省生命的意义。

曾有调查报告指出,西洋人中有百分之九十八的人信仰一种宗教,中国人在五十人中大约有二十人关心一种宗教,其余大多数的人对宗教都漠不关心。有鉴于此,近年来,世界各地传播媒体对这方面做了一番努力,电视频道上播出宗教性的节目,俨然是“心的时代”的来临,关心精神与心灵问题的人日渐增多。

二十一世纪预料将成为真正的“心的时代”。台湾佛教电视节目曾制作开辟了很多讲经弘法,劝人向善的节目,另一方面,也播出人类心灵的颓废特写,以期遏止这种道德败坏的倾向。甚至还有东西方宗教信仰的交流,双方以开明的态度,一起为人类未来的前途开辟生机,这是大家以前难以想象的事,现在却都付诸实现,且热烈地展开心灵上的交流。

欲望的追逐永无止境

我们生活在繁荣的社会中,虚荣取向愈来愈趋严重,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当自己一心想获得某一种科技新产品,辛苦积蓄之后将它拥有,却发现隔壁邻家拥有更进步、更昂贵的产品,于是又苦心储蓄,想要得到比别人更好的东西,像这种欲望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关键不在于钱不够用,而是在于你永远无法让自己满足,这也是人生一种极大的痛苦。不只是对物质而己,人在精神方面也同样有求不得之苦,这种痛苦甚至要比物质上的不满足更为严重。

过分贪求利欲的人,一旦达不到目的或者失败,就说世间是多苦、多忧的。对于淡薄利欲的人,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处处都是快乐,所谓知足常乐就是如此。世间本来就没有苦乐的说法,苦乐不过是人心所生而已。至于万物的互相依存与互相残杀,也不过是由于因果环境造出来的幻梦而己,人如能去掉荣华名利的观念,以苦为乐,则天地山河将都是乐境。这就是所谓的心净则国土净。

克服而非逃避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受精神困扰的人日益增加,常见的病症有失眠、情绪紧张等,但这些都是轻微的精神病病症,只要懂得释放,便能够自行痊愈。许多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家都认为一般人对精神紧张和抑郁症一知半解,其实大家每天面对不同的压力,当中来自工作、家庭或感情,现在青少年所面对的学业压力是沉重的,家长要时常教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自我调适学习的心态。在学业上应量力而为,要做出安排和休息,做完功课后,就不要将功课压力带到休息的地方。而闲时应多参与活动,多做运动和其他娱乐,有问题时要与老师或朋友倾诉,帮助自己释放压力和改善人际沟通的问题。

尤其,我们人到中年甚有“四十而大惑”的阴影,笼罩着整个身心,你我其实都需要一分心灵的滋润。面对问题,我建议大家不要逃避,而是要克服,否则导致压力积累增多。同时,平日多培养幽默感,令自己能更乐观地面对困难和压力。

关注思想经营

无论信佛不信佛,佛法确能提升人的智慧,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没有信仰佛陀,略沾法益,也有助于提升生命的品质。不久前读到一本《佛是一棵树》,这本书的前言如此写道:在这样越来越“钱本位”的社会,每天我们都发生着交易的行为,我们甚至被商业经济文化掠俘驯服,顺从一切的引导与安排。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细微到眼球经济的程度,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全球最偏远的角落,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指数,已使环境与一代代人吸附在“发展”的巨轮下不堪重负,我们受困于金钱与欲望的循环中。希望钱能解决自身、家庭、社会的问题,钱本身不能赋予生命终极的意义,但是从期望、拥有、分配、失去之时,你的动机、语言、行为将影响到你自己和其他人。怎样经营成功的人生,智慧地抉择未来道路。每个人都多少拥有一些物质或非物质的财富,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每个人都需要谋生的方法,工作赚钱天经地义,将工作视为生计的主要来源是很实际的,如果极度贫穷,一般人很难想到别人、追求人的基本价值,我们必须满足基本需求,才能打开心量,关怀他人。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种不安定性,中国有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变化无常如同塞翁失马,但是人们愈想掌控一切,忧患意识却如同创新精神一样,在竞争的社会,学业、事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成功的经营由细小并踏实的因素支撑着,我们不仅要重视掌握经营管理方式,同样应关注经营思想,贡献自己的智慧为社会人类谋利,企业集团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应仅着眼于自利,目的不是钱的数量,即所谓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以成就事业为己任、为人谋福为目的。

仿“佛”在人间

《佛是一棵树》前言二写着:我相信他,是因为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人。我尊敬他,是因为他比我们超脱,他是佛。我欣赏他,是因为他的教法,不是在指示你去膜拜一些虚幻的神灵,迷信无聊的假象,他不要你做他的疯狂;人一旦有了所谓的偶像,就不再珍爱宝贵的自我。他只想做一个真正的老师,教育我们在这段被称为“人生”的过程中,应用自身的心灵力量,战胜一切烦恼困苦,宁静又安详地面对生活,这样的经历,才是最值得珍惜的财富。他只想做一个真正的老师,培养我们不要将时间侵蚀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里,人要想获得圆满的成就,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企业希望获得长远的利益,就必须凝聚成功的团队;如此的经营,才会成为财富的主人。四圣谛,四无量心,六波罗蜜,这些是他在世时,亲口叙说的究竟真理。现在都很流行纯天然的、没有加工过的原始,而佛陀的心法就蕴藏在如此清净的、没有污染的真理之中,所以只要能领悟,我们就会感到:仿“佛”在人间。

最可怕的是我见邪解

菜根谭有句词句写道:“心公不昧,六贼无踪。”这说明一切外界的引诱,多半是由耳朵眼睛的接触而来。所谓耳之从声,目之于色,耳所闻的是各种悦耳的声音,眼所见的是种种不同的色彩,在这不知不觉的中间,人的本心就受了诱惑。这耳与目两者对人的修养功夫上来谈,属于外来的侵害,但除了这外在的敌人,我们还有内在的敌人,那就是为了贪得利欲的念头而起的一般意识,因为有贪的念头,心的修养就失去了本质,而陷入迷境。

这内外两种敌人对人来说实在是可怕的两个恶人。一旦遇见了机会,他们就乘虚而入,人处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中,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必要时常加以注意预防,这就得由人身体的主人公即“心灵”,以严肃的态度,充当谨慎不眠不休的警觉者,使内外贼人不敢随意侵犯。心灵可以降伏他们,使他们听命于心,为心来工作,化恶为善,变恶念为善念。

人类大都爱好利欲,这利欲从恶的方面产生,即变为图私利私欲的贪欲者了。如在善的方面活动,就会起了奋发心与活动力,就能为社会做些利益的事。所以利欲不能片面地说是坏的,利欲也有它好的一面。那么最可怕的是人的我见邪解。所谓我见,便是不正的意识,这是最害人的心,以我见去接待事物与人相处的话,不仅是害了自己的心,也做出不道德的行为,更是惑乱社会人心。

无常就是不常

学佛者时常发出对“无常”的慨叹。无常就是不常,每天都不断的变化,昨天的自己不是今天的自己,明天的自己也不会是今天的自己。除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这世界上包罗万象,也无时刻不在变化之中。人从呱呱堕地开始,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变化,形成了现在的我们。正因为无常,所以小小的婴儿会长大成人。在无常的生命中,我们实际地生活着,靠着不断的努力成就事业,过着理想的生活,这也是因为无常才能办到的。当然也有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现况的情形,这也是无常。

无常并不等于空虚、虚无的意思,它含有强韧的生命力与积极向前进的能量在内,这样才是真正的无常观。对生命缺乏积极态度的人常会说“我不管做什么都没有用”、“年纪大了,什么都不能做了”等这类的话,殊不知这种消极的虚无并不是无常的真相。事实上,人从出生开始,年纪渐渐增加,精神与体力慢慢衰退,自然无法与年轻时候相比,这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可以不必过于悲观,落入虚无的陷井里,而丧失生命的乐趣。

凡夫和佛陀一样有佛性

心究竟是善还是恶呢?世人曾有许多争论。佛陀说不仅是人心而已,这世界上所有的心都是善的,世上生存的万物皆有佛性。自己的本性(即自性)原来是极清净的,身与心也应该极清净的,大家必须先在自己的心中建立这种自觉。

有的人会说自己好像是恶性的聚合,有恶的因缘,前业很深,这不过是因为有因缘才会产生这种感觉而己,事实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有人不管如何的努力,都无法顺利达成目标,但是也不必因此太过失望,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清净的心,这是绝对公平的。在娑婆世界里的凡夫和佛陀一样具有佛性,在迷惑中的凡夫虽然心中因日常生活而衍生苦恼,其善良的本质仍然与佛陀的心毫无差别。

有生必有灭

人从出生开始,痛苦也随着开始。身体不能一直保持健康,生病更带来极大的苦恼,心理也有生病的时候,而不久之后又会更接近死亡。这些痛苦是谁也无法逃避的。近年来地球上,空难、水灾、风灾、地震等事件不断发生,几十万人在瞬间死亡,这是谁也无法预知的。死亡会在什么时候降临到自己身上是不可知的,即使现在身体很健康,何时会遭遇不幸也是不能掌握的,没有人能保证生命会延续到何时。人们唯一的抗拒方法,只有让每一刻拼命似地充实活着,赶在死神来临之前,尽情地燃烧自己,体验生命充实的喜悦,然而有一天仍将失去所有的一切。

人生在世的过程,就像一根被点燃的蜡烛,开始不断的燃烧,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缩短,一直到燃尽为止,这种结果是很自然的,所以没有恐惧躲避的必要。有生必有灭,这是不变的真理。要有泰然面对死亡的心,就必须先有一颗清明的心。在寺院里常常谈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光阴可惜,时不待人”这句话,让人了解“时不待人”的真理是非常重要的,认清自己生命的本质,才能正确地掌握方向,努力活出生命的喜悦,这才是佛教的真谛。

不以生天为最终目的

也许有人会问,学佛的人最终是求往生净土吗?凡是正信的佛教徒,不会希望以生天为最终的目的,这是很明确的,因为除了五净居天及弥勒的兜率内院,生天尚在轮回生死的凡界。凡是正信的佛教徒,都愿解脱生死,这也是很明确的,因为唯有了脱生死的轮回,才会得到永恒的安乐。

极乐世界,是由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国净土,但在十方法界之内,有着十方的诸佛净土,西方的极乐世界,只是无量佛国净土中的一个。所以,佛教徒之中也有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愿往生其他佛国净土的,比如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以及近代的太虚大师,都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内院的弥勒净土。悲愿宏深而信心坚强的佛教徒们,也有不愿往生他方的佛土,而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度化的。

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区域的佛教徒,不知晓极乐世界的存在,那里的出家人,修行最高的目标是修证阿罗汉果而解脱生死。他们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的观念存在。

弥陀信仰最可靠

极乐世界的存在,对于真常唯心一系的大乘佛教而言,乃是深信不疑的。基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极乐净土的莲池之中,莲华分为九品,即使造了五逆十恶的人,若能于临命终时,至心称念阿弥陀佛,令声不绝而具足十念者,便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的莲华之中,过了十二大劫之后,莲华开放,得见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为之说法,开示诸法实相即缘生性空的道理。(取自《观无量寿经》)

一旦悟透了诸法实相,实证了诸法实相──诸法缘生,体性本空,便可破除一切的善恶观念,一切的善业恶业也就一时抖落。那就叫做业障消除,那就不再受到业力的牵制,不再胡涂地沉沦生死,唯有乘着各自的悲愿,再来人间,自主生死,行菩萨道,称为“不违安养入娑婆”。所以,弥陀净土的安立,确是最最安全、最最方便,也最最可靠的一种信仰,这也正是许多没有自主把握者的最佳安慰与最大恩德。由于阿弥陀佛的弘大誓愿,与我们人类世界有着最深刻的因缘。因此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一心生信,如法念佛,一定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接引,而往生真善美圣的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最庄严

极乐世界又称为安养世界,顾名思义,是全宇宙法界中最为喜乐的世界,是法界中最深切快乐的泉源,当然这种快乐是来自体悟正法之后,所生起的法乐——纯然的喜乐。没有任何染着,也不会造成任何生命的负担,所以称为极乐世界。任何人只要来到极乐世界,就已经完全没有烦恼与苦难,有的只是最究竟的喜乐。不仅如此,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快乐修学佛法的宇宙学院,有着最究竟进步的佛法教学体系。因此不管是眼睛所见,耳朵所听闻的,都是帮助我们念佛、念法、念僧,修行的圆满设备。极乐世界可以说是十方无量无数的诸佛净土中,示现最庄严、最殊胜微妙的净土世界,也是一切众生心所向往的光明乐土。

因此,佛教徒应该发愿念佛求往生净土。发愿不是压力,而是希望,有广大光明的愿,就能改变心态,甚至改变我们整个身心与外在的环境。若有人已经发愿,或是现在发愿,或是未来将要发愿,发起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愿,就如《弥陀经》上所说:“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所以,根据经典的说法,不管现在、过去、未来愿往生净土的众生,这些人都能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并且也都能够已经出生、将要出生、当生于极乐世界。

学习与佛相应

我们想要祈请阿弥陀佛临终接引往生净土,首先一定要相信阿弥陀佛的大悲力,并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皈命阿弥陀佛之后,再使我们的心与阿弥陀佛的心相应,因此我们要修习念佛法门。念佛的主要精神,就是在于“与佛相应”,学习与佛相应,不只是持名念佛而已,修学弥陀净土法门的人必须发菩提心,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圆满菩提,再来济度众生,广度有情。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当下净化整个周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随时随地让身旁的人安稳,不管何时何地都安住在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中,圆满阿弥陀佛的誓愿,这是我们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主要精神,而生活环境也该被视为是修行者的净土。《弥陀经》提到,不可能以微少的善根之因及微少的福德之缘,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弥陀的愿力虽大,仍要依靠各自在平日的修善积福。否则,到了临命终时,恐怕连提起正念来念佛的能力都没有了,那时候,阿弥陀佛虽愿伸手救济,也是爱莫能助了。

人每天都生活在不安之中,且无法预知未来的变化,所以只有自己是最可靠的。万一我们感到心情烦躁不安,不知如何安置自己的心时,应当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光寿的阿弥陀佛,护佑我们平安吉祥。当我们每每注视着西方的落日,就彷佛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注照下,感受着阿弥陀佛广大的悲愿、深切的慈心与永恒的关怀。这时我们的心中,是否深切的希望以最真诚、最深切的心意,来向阿弥陀佛致敬,彰显阿弥陀佛的伟大功德?

法照以充满感动与感恩的心意,在阿弥陀佛慈光导引加持下,祈望与十方信众共同往生最圆满的极乐世界,并同在伟大光明的阿弥陀佛莲足下,向他稽首顶礼。善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