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April 2022

浅释3种福业

文 |张瑞

三种福业,又称为三福业、三福业事、三性福业事。这三种福业是指施福业、平等福业和思惟福业三种。三种福业来自《增一阿含经》卷十二,经中讲述了佛陀在舍卫国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弟子,应当修学布施、平等、思惟三种福业。

第一种福业是施福业。施福业是指修行者若遇到贫穷之人前来乞讨时,他们需要饮食就供给饮食,需要衣服就供给衣服,乃至医药卧具等物品,随其所欲,尽皆施与。这种由于布施所获得的福业,称为施福业。《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云:“彼云何名施为福业?若有一人,开心布施沙门、婆罗门、极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趣向者,须食与食,须浆给浆,衣被、饭食、床卧之具、病瘦医药、香华、宿止,随身所便,无所爱惜,此名曰施福之业。”如果有人能够以欢喜心,以衣被、饮食、汤药、卧具、香花、房舍等物,布施给沙门、婆罗门、贫穷者、孤独者、无所趋向之人,满足这些人不同方面的需求。布施者对自己的布施之物,当毫不怜惜,作无相布施。除了物质的布施之外,还可作身口意三业布施。这样的布施才有福报,因而称为施福之业。

第二种福业名为平等福业。平等福业是指修行之人,能够严格持守戒律,心头从来不生恶念,精进修清净行,语言和雅,令人欢喜,并且能够以平等慈悲爱护之心,护念一切有情众生,令他们得安隐快乐。修行者以这种平等慈悲心对待他人,就能够获得福报,因而称为平等福业。如《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云:“云何名平等为福业?若有一人不杀、不盗,恒知惭愧,不兴恶想;亦不盗窃,好惠施人,无贪心,语言和雅,不伤人心;亦不他淫,自修梵行,己色自足;亦不妄语,恒念至诚,不欺诳言,世人所敬,无有增损;亦不饮酒,恒知避乱。复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遍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限,不可称计,以此慈心普覆一切,令得安隐。复以悲、喜、护心普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尔,八方、上下悉满其中,无量无限,不可称计,以此悲、喜、护心悉满其中,是谓名为平等为福之业。”

这段论述讲述了平等福业的含义。修学平等福业的人,首先应当严格持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在持守五戒的基础上,还能够广行布施,言谈悦人心,以谦恭真诚之语待人。在持戒的同时,修行者还能以慈悲心平等普覆十方一切有情,令他们都得到安隐快乐。还能以慈悲心、欢喜心、护持心充满十方世界,这种修学就是平等福业。

第三种福业名为思惟福业。所谓思惟福业,是指修行者常以智慧观察,了知出世间之法要,远离世间尘缘杂想。这种思惟出世善福之业,称为思惟福业。《增壹阿含经》云:“彼法云何名思惟为福业?于是,比丘,修行念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修择法觉意,修念觉意,修猗觉意,修定觉意,修护觉意,依无欲,依无观,依灭尽,依出要,是谓名思惟为福业。”

修行者若能做到念起即觉,意起即修三昧,依无欲、无观、灭尽、出要等,修诸种觉意,从而对出世间的各种法要有清晰的了解,还要远离世间各种尘缘妄想。修道者能经常用智慧观察,如理思惟修学法要,以这种方式思惟出世善福之业,称为思惟福业。

修道之人若能精进修学布施、平等、思惟等三种福业,不仅自己的德行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且还会得到有智慧之人的亲近。将来还会因为修学三种福业的功德,往生善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