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環無端
慧門禪師
學員:為何要提話頭?
師答:先要對話頭有正確的認知之後,才知道提問話頭究竟要做甚麼、參甚麼。
(一)重點提示:為何要提話頭?
1)提問話頭是為了起疑情爆破開悟用的。
話頭只是話,頭是語尾助詞,沒有任何意義。話就是話題、主題。所以提問話頭,就是提問一個話題來參究。參不出所以然來,心中會對這個話題起疑,所以提問話頭是為了起疑情爆破開悟用的。故知,話頭就如敲門瓦子般。譬如,禪七中我們以「拖死屍是誰」做為參究的話題,所以「拖死屍是誰」就是一個話頭。提問這個話頭就是為了要起疑情,疑著明明有個能聽能看的人,或疑著明明有個起心動念的人,怎麼回頭一找卻找不到這個人?也不知道這個人究竟是誰?這麼一疑,妄心就不能流動了,只恁麼的一路疑下去。
2)提問話頭的能量從哪裡來?
當察覺有念頭蠢動或起現行的那一刻,正要提起話頭時,必須有一股能量來支撐這個提問,而這股能量從哪裡來?就是從支撐正在流動的妄念的能量轉化過來的。經過這麼一轉化,原本正在流動的妄念就消散了。妄心一歇,心中自然會生起更強的覷追力道,而一路行深探究下去。
由上可知,提問話頭,是為了轉化支撐念頭蠢動或起現行的能量為提問話頭的能量,並作為往內探究行深的力道。禪宗為了施展直截了斷的手段,通常會用簡單有力,單刀直入的方式,以「拶、砍、除」來表達轉換清除妄想執著的力道,令行者能迅即回頭轉腦歸而求之。例如「提起話頭往內拶!往念念之間砍!或提起話頭往內剿除!…催板!行起來…參!」等,而不用「轉化」一詞。
看話參禪除了往內行深探究起疑之外,其實在行深探究的過程中,都已具有層層轉化清除妄想執著的功能。
3)話頭一念轉萬念
無論是作意或不提自提的提問,提問話頭的本身雖然也是一種動念,但這一念,卻可以轉化抵擋千萬紛飛的妄念,而制心一處探究起疑,疑團爆破就會開悟。
(二)重點提示:怎麼參?
1)發現所給的答案都是不正確的。
提問話頭的重點就是要參,究竟要怎麼參?今天早齋後有個學員來問了一些問題,也說了她早課打坐的情形,整個過程我覺得很有意思。因為她從來沒參過禪,對參話頭全然不知,今天一早就糊裡糊塗進了禪堂坐了一支香。
一開始她一味的嘗試著,想要用腦筋去找一個答案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她卻會把它分成不同的深淺程度來自問自答。經過這樣重複循環的自問自答找來找去,找到最後她竟然發現自己所給的答案都是不正確的,而陷入困境,不知道怎麼辦。
2)斷掉一切思考
由她描述的過程,我發現她雖然不懂得怎麼參禪,竟然會用這種方法令自己自自然然斷掉一切思考,行深到不知如何是好的境地,而入參。現在就請她來分享她當時發生的整個過程,過後我再來解釋會更好。
學員經驗分享,發現自問自答的繞圈子:
參「拖死屍是誰」?第一個答案,不用想,一定是「我」!可是如果到這邊就停掉,那就不用參了啊!所以一定不是我。不是我,又是誰?
這時就有很多念頭產生,我想:是我媽,我是為我媽拖死屍的,然後為我爸…,還有為很多愛我的人拖死屍的。所以,拖死屍是為了「愛」,是為愛而拖死屍。
可是,不對啊?
有時候也為「恨」而拖死屍。因為,可能要表現給某些人看,也可能是遇到挫折,所以想去證明自己很好,因此會為恨而拖死屍。
可是這樣,不是為了愛,也不是為了恨而拖死屍,那是為什麼拖死屍?總而言之,你是為「情」而拖死屍,就是感情,為情拖死屍。那,「情」從哪裡來?
情從哪裡來?情從「緣」來,就是有緣才有情,那為緣拖死屍,緣又從哪裡來?
接著就想,緣就是因緣,是出生前,從一開始就註定好的,那是自然而來的,所以一切都應該要回歸到「自然」,是為自然來拖死屍的!
其實這個也不一定是答案,而是推論。推到最後就是一直否定答案,然後再給答案,再否定答案、再推出答案…這是最後的結果,最終是不知道怎麼辦是好!一切的想法都停了,都不能再想了,更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就被困在這裡好久!好久…
師答:
3)提示:如環無端
最後這個答案來自「自然」,自然又從哪裡來?…然後自然又回到自然,如此循環的給了答案又否定,否定了又給答案…,如此的問答答問,答到最後都是回到自然,這不是答了等於沒答嗎?是不是「如環無端」?就像一個手環,根本就沒有一個起頭也沒有一個終點,就這樣繞來繞去,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嗎?這樣繞有答案嗎?
學員:就像日昇月落,這是一種循環。
師答:是的,循環給答案,最終會有正確的答案可以停止不再循環。
學員,發現要超脫日昇月落。
後來師父問這句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日昇月落,這是一個循環。在地球上看日昇月落,覺得日昇月落是不可改變的,如果在外太空,日昇月落就不是日昇月落,這時候才有可能超脫日昇月落。
師答:
4)拉開距離
真有意思,你僅僅聽我一次解說,就知道不可再執著從地球的角度去看日昇月落是一種循環。更知道要超脫日昇月落的不可改變,唯有上了外太空拉開距離,放寬擴大了視野,才能換個角度去看日月的運轉,就不再執著日昇月落的循環而超脫。何況你是第一次參禪就知道要超脫。超脫是參禪看話頭的目的及手段。
5)超脫生死輪迴
要超脫甚麼呢?就是要超脫生死死生的輪迴。
要如何超脫?要超脫生死輪迴得從生死死生的最小單位,也就是念頭的生滅生滅變化裡跳脫出來。只要透過參禪看話頭,就能如火箭般的節節推昇,超脫地心引力牽引,上太空,一樣的超脫五蘊生起的種種妄想念頭的束縛及生滅相。如同從太空看日月運轉已不是日昇月落的循環相,一樣的來看生死輪迴已不再是生死輪迴,生死輪迴是一體兩面的。
所以只要斷了念頭的生滅相,就可以不生,不生就不死,不生不死就斷了生死死生的輪迴。就如同從地球跳脫到太空看日昇月落一樣,已不是日昇月落的循環了。
6)要參破本參話頭令問題消失
所以很好玩,你都沒學過參禪,一開始就會自問自尋答案,就這樣一連串的自問又自答。你能夠知道自己所答的並不正確,即刻否定它。否定後,馬上又有一股力量,要去尋找另一個答案。你的自問自答,你會即刻否定它,砍掉自己所給的答案,然後再去找另一個答案。但是當你在自問自答中,會一直找答案又否定,否定後又找問題找答案。給了答案又否定,如此不停地問答否定,問答否定…!問到最後卻掉入循環裡,終於發現自己只是在白問又白答、白答又白問…的繞圈子而已。
這種循環問答答問的繞圈子,會令你誤以為自己很用功,做了很多事。其實這種情形就像把驢子的眼睛矇住,然後讓牠推石磨。驢子一直拼命跨步走,以為自己很努力的往前行,其實都只在原地繞圈子踏步,並沒有往前走。
例如:A的問題以B解答,但B的答案裡又有問題須以C解答…Y的答案裡又有問題須以Z解答,但Z的答案裡又有問題須以A來解答,形成問答答問的循環,並沒有得到最終正確的答案而停止繞圈子。但腦筋的運作模式往往會給個答案來騙自己,好讓自己誤以為有答案就可以安心了,不必繼續再去探究真正的答案。
但「參禪」是必須一直參究到所有的疑問都爆破消失。一旦問題都爆破消失,就不必給答案了,不必給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所以參禪不是一直給答案,而是要參破問題本身,令問題消失,問題消失了就不必給答案,不必給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故知參禪是要參破本參話頭,讓問題消失,而不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7)絕不可「自問自答頭上安頭」
若是陷入如環無端的自問自答,所給的答案只是在原地繞圈子循環,沒有辦法得到終極的正確答案,這就不是參禪。因為之前所給的答案裡又有問題,必須再另給個答案解決前一個答案裡的問題。
如此一來,每次在否定所給的答案中所引起的疑情,都是零零落落,無法在一次次的否定中,連結聚集凝結出疑情滾動的力道。如此,只是造成如環無端的繞圈子,不知何時能停止這種自問自答的遊戲。這種自問自答的遊戲是腦筋設下陷阱而施展出的詭計,絕非參禪的正道。戒之!慎之!
8)次次回到初始起疑的問題上凝結疑情
只有單單的次次回到第一次的否定中去起疑,才能快速凝結疑情的力量。例如往內探究「拖死屍是誰」起疑,即使行者驀然打破疑團知道自己是誰,但為了要逼使行者能再一次的行深探究,起更大的疑團,來引生連環爆,在這緊要關頭,師父會緊接著再逼問「那知道的人又是誰」。若是此時師父不在場,行者忽地發現有個人能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的知,這時的知就不是「無知之性無覺之覺」。其實此時行者已又回到有「能知所知」的二元對立上。因此行者務必即刻再提問「那知道的人又是誰」來起疑,但不可無限上綱地一路用這種頭上安頭自問自答的參究方法。一定要把追問「知道的人又是誰」的疑情,立刻拉回連接到「初始」提問「拖死屍是誰」的疑情上,才能加強疑情凝結滾動的力量。絕不可一味的「頭上安頭」,而形成自問自答的循環狀態,否則會喪失增強疑情凝結滾動的禪機。
9)要參到不知如何是好
後來你說自己感覺好像有答案,又不確定是答案…,參禪就是要參到這種地步,參到自己知道自己所給的答案都不確定,參到百分之百的確定自己所給的答案都不正確,而且沒辦法再給任何答案,陷入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的困境裡,不知如何是好!很清楚自己掉入一個真正弄不清楚的地方,很明白自己已經走到一個「我很明白,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令自己困在這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處,起了大疑情。疑著要怎麼突破奔出這個困境,令腦筋動彈不得,而跳脫腦筋的束縛,離心意識參究。這才是參禪!
譬如,平常你都會動腦筋去找答案解決,假定我們坐在這裡聊天突然失火了,熊熊烈火,你第一個反應是用腦筋想失火的原因呢?還是不假思索趕快往外衝?
學員:趕快往外衝。
師答:對啊!參禪就是要讓自己逼自己,將潛在的力量開發出來,讓自己能夠奔得出去。
至於你那種循環的給答案,就會陷入白問白答、白答白問的困境,現在你已經稍微瞭解了。
例如你推論到最後,說自己來自自然,死了又回歸到自然。若是你能繼續追究:
自己是怎麼從自然來到這裡?還沒到世間之前又是誰?
回到自然後自己究竟在哪裡?究竟又是誰?
一切都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吧!所以參禪一定要追究到確實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確實的清楚自己不清楚,確實的明白自己不明白,確實的瞭解自己不瞭解,把自己困住,令腦筋動彈不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才有參禪人的模樣。
真有意思,你從一次逼近死亡的過程中所領會的,正好與參禪行深探究的層層切入點相契合。
10)為別人而活最痛苦
你是個可以參禪的人,因為有很多人一問「拖死屍是誰」,就給答案「是我」,一有答案,就不想再問。但你不是這樣,你還會繼續問:不是啊,這個不能確定就是我,那我是為了愛、為了恨、為了別人在活…
的確,人活得最痛苦的事就是為別人而活。一直活在別人對自己期望的陰影中,這是對自己最殘忍、最殘酷的事。你有沒有因為要拼命達到爸媽對你的期望而覺得很苦?
學員:有啊!
師答:
11)知苦自生迫切的參究心
是啊!我覺得你這麼年輕就知道有愛有恨的最後結果都會帶來苦,這是很難得的。相信這是你的宿世因緣,令你在潛意識裡有一股想要跳脫這些苦的心,才有機緣來參禪。
這些苦、恨、愛會重複在心中聚起又散掉,你永遠都抓不住。既然抓不住,為什麼還要執取苦、恨、愛而被困在裡面?
為了要脫困,必定要透過參禪達到如《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才能不必動用腦筋去思考,暗示自己不要執著不要執著…,而自自然然的不執著。
你雖然沒參過禪,但是能這樣苦苦的思維去逼迫自己,最終把自己逼到一個死胡同裡無路可走,腦筋動彈不得而入參。這種經歷體會非常難得,很好!
有時候,一個如同一張白紙的人來參禪,反而容易入參。那些已經看了很多經典義理,或學了很多禪法的人,往往會被所學所知及預設立場障礙而很難參進去!因為一提問公案話頭,馬上會從經典義理或祖師語錄找出答案,而障卻自己繼續往內窮究。殊不知不知窮究就不是參禪!答案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還誤以為自己悟了!到家了!
12)有問有答就覺得安心不再深究了!
例如佛教徒深信不疑的「一生萬法,萬法歸一」,很容易令人掉入繞圈子的陷阱裡而失去往內探究這種道理的動力,就自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瞭解了。這種自以為的知道瞭解,其實解了等於沒解,答了等於沒答,但還以為自己已經知道答案了。這種腦筋的知道其實不等於自己曾經親身體驗領會過的知道。更何況這種知道會令人不願回頭轉腦歸而求之,行深深行的去探究「萬法歸一,一歸何所」的真相。
因為「一」生出萬物萬法,但是這些萬物萬法哪裡去了?都是歸到「一」去了。所以「一生萬法,萬法歸一。一又生萬法,萬法又歸一…」,如此一成不變的重複問答答問的繞圈子,是不是如環無端,怎會有終結的答案而停止繞圈子呢?
就像你推問「拖死屍是誰」的最後總結,竟然推出「自己從自然來,當然要回歸到自然。自然又生出我,我又回歸到自然…」,這只是同樣的問答答問繞著圈子轉而已,不過一般人總認為有問有答就覺得安心不再深究了。但你知道自己推到這裡,解等於沒解,答等於沒答,陷入困境,反而生起一股想要探究下去的心,恰恰抓對了參禪的關鍵所在。可喜可賀!但將來若沒繼續用功參禪的話,這次的經驗可能變成一場美夢而已,那就可惜啊!可惜!
13)打破問答答問的循環
參禪人偏不信「一生萬法,萬法歸一;萬法歸一,一又生萬法,萬法又歸一…」如此就了結了。
唐朝有一僧問趙州,「萬法歸一,一歸何所?」
趙州回說:「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斤」。
這僧因為不滿意也不被「一生萬法,萬法歸一」的循環問答迷惑,突發奇想,將這問答答問的循環切斷拉直,看著「一」往哪裡跑而起疑,才有「一歸何所」之問。這一問,把心中如燙手芋頭的疑團丟給了趙洲。
但趙州也不是省油的燈,故意答非所問,把「一歸何所」的燙手芋頭丟回塞在這僧的口裡,讓「一歸何所」如熱鐵丸般的令這僧吞吐不得,切斷這僧往外求解的心。逼得這僧只好回頭抱著冒火的頭殼疑著自己丟出的問題「一歸何所」。幸好當時這僧沒悟,只一路的疑著,這一疑正好點出了參禪探究起疑的關竅,難怪這段對話會成為日後叢林熱門參究的公案。
明眼師父在師徒對峙時,能適時適機地丟出一個簡潔的答案,答案中卻涵藏了重重關棙及強大的疑問,讓徒弟頓時無法做出任何回應,陷入不知如何是好,忽地腦筋斷電不能運行,直接在這個答案上或被逼回到原本的問題上去疑著,而激起了更大的疑團滾動。這時的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
同樣的,當你推到「從自然來,回到自然去」的時候,突然發現甚麼答案都不對,答了等於沒答。這一發覺就切斷了問答答問的循環,而陷入困境,跳脫腦筋的束縛,停止繼續動用腦筋來尋找答案。本來一直以為用腦筋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但推到此時此境,發現愈想動用腦筋來解決,卻愈不能解決。愈不能解決,腦筋愈被困住而動彈不得,頓然停止了腦筋的思考,跳脫了腦筋的束縛,而爆發出智慧來。
14)參禪要參到確實了知自己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
參禪作工夫,就是要作到確定知道自己不知道、清楚自己不清楚、明白自己不明白,才會進入這種困境裡而自然產生「疑」的力量,疑著要突破它。所以,奔得出仍然是好漢一條。就像陷入火海,跑得出去才有命,跑不出就沒命了。參禪也一樣,在這種困境能奔得出去,就可以解決這一切問題,不必為別人而活,不必為了愛、為了恨而來拖這個死屍。
學員:是!只是有點困難。
師答:
15)參到不知如何是好,正是離心意識參究的起點。
是的,但你必須要在這困難中繼續用功參究下去。事實上,你已經體驗到參禪若是掉入自問自答的循環,所答的都是錯的,知道這個答案錯,又要另外尋找另一個答案,但是尋找到最後,你卻為了安撫自己的心,給它一個「來自自然、回到自然…」,然後在原地繞圈子。你初以為有答案,但是後來一想,這好像也是沒答案,到此時才發現自己陷入無解的困境而疑著,不知如何是好!這正是進入離心意識參究的一個起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