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释中观论之特色
文|常归
龙树菩萨中观论的基本思想是缘起性空、假名有、不落两边的中道观。论中依缘起法提出胜义谛与世俗谛,即真俗谛,或空有谛,又称第一义谛、世俗谛,或胜义谛与名言谛。通过谛来标显圣义空,于圣义空见中道义,直破凡夫的自性见、一切戏论与邪见,体悟诸法真相。
“性空”是大乘圣者特有的超世见解,不离俗谛来观察外在的一切现象,没有独立实在不变的自性,所以说是空,称性空,这就是真谛。
若以一般人主观的自身存在感及世间常识见解来论世间万事万物,一切是有,系由众多因素相依相持而形成的。此有,会起变化,所以称为假有,这就是世俗谛。
属于俗谛的世间,人类为了反映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种种现象,就依其特性思构设计名词,以便利情报与概念的沟通交流及传播,也便利说话描述与文字书写记载的表达;不论任何国家任何地域,虽然语言与发音上有所不同,所指意义皆一样没有差别。各现象在各别阶段所拥有的独特表象,就其特质各取其名,而实际并无坚固不变的自性,所以能依缘聚缘灭产生各种变化,印顺导师称之为假名有;“我与法”随缘生、在空无自性中幻化生灭,是性空唯名的究竟真相。
空有无碍
依“空有谛”来体悟一切现象背后的极终实相,前者得出“空”的结论,后者得出假有的认识。“空”与“假有”不相妨碍,是中观论特色之一,我与万法唯缘而起,唯缘而灭,无恒长不变的自性,是空。诸法按世间给与的假名,约世间的规律来运转,虽然空无自性,却丝毫不坏因果法则的运作,所以是空有无碍。
要注意的是,龙树菩萨说“空有”谛,非指虚妄的假法中藏有一个真相,认为本有个不灭妙有圆融的实性,就藏在我们之中,这样来理解真相,是不究竟的。行动上我们可以藉假修真;在理解上,不能带有假中藏真妙有圆融的错误观念!中观论空不落顽空,说有不住幻有,空有无碍,才是空有谛的正确观念。依此谛无碍的悟解,方能深入毕竟空寂的实证。
中观论是《阿含经》的光大衍生
《中观论颂讲记》指出两类修行者,从佛法教义学习的,及修观者,都要观察一切法,皆是缘生和合的暂相,没有一个坚固实在的自性,是空。五蕴和合而生的众生,天生俱有的自性见非常根深蒂固, 以此天生妄执,来观察世间万象,总觉得我与他皆“实有自性”,可是众生很矛盾的发觉,这个”实有自性”,非常脆弱,会起变化,不符自性的坚固恒久,说是自有的,却不能操控自如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人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及事物的成住坏空等等之类,人类从来没有操控实权,皆随业流而转而苦。
佛陀发现此自性见,是无始以来因无明执取而得的不正确认知。通过原始佛典《杂阿含经》,世尊说因缘法——谓此有故彼有,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说十因缘生起一切,形成世间,只要去除无明,离欲而生明,还灭十缘起——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灭,证入涅槃。从无明而生有,亦由无明而还灭,离于边,处于中道,了知诸法本不生灭,既是性空,现前断尽有漏烦恼,死后不堕入轮回,而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因此印顺导师说《中观论》实际上是龙树菩萨对《阿含经》阐述的缘生缘灭,不落两边之原意的深入解析、开发、衍生、及发扬光大的。
立破善巧,对一切戏论与邪见的否认
中论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龙树菩萨广宣缘起性空的义理,直破自性见及遍破戏论与邪见。戏论与邪见,是不正确的偏见。不管何人不管何派,只要存有实有之见地,即使是微小毫厘而不空的自体在,那就离不开生灭、一异、有无、常断的羁绊,还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不能析释通透的。例举刹那一念生,分析到底有无前后的分别,若说有就非是“刹那”,若说无分别就犯因果同存的错误与矛盾。
世间的修行与出世间的证果,皆是性空缘起。无论声闻法还是菩萨法,能够理解性空缘起,就能悟入出世法的生死解脱,但也不昧世间法的生死,这点两者是一贯的。所以印顺导师赞叹龙树菩萨深入佛法的缘起,在立破上是非常善巧的。
中观论虽说明性空与假名有的谛相即无碍,实是指归正观悟入空的真意,为学佛修行求证的目标所在。透彻了知诸法缘起性空无自性,空有无碍,三乘同摄,立破善巧,超越两 边,闻思修,灭集,体证、证悟毕竟空涅槃之寂灭。
要注意的是,所谓毕竟空寂静涅槃,不是我们此间五蕴有情所想象的有个实在永恒不变的清净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学佛修行者将不能入涅槃,佛菩萨也不能倒驾慈航,救度众生了。智度论说:“般若将入毕竟空,寂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化生”。
研读中观论,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缘起性空无自性。天地万物,有情界无情界,都没有有一个实在、独一常在、固有的本质,只缘种种原因暂时聚集和合而成,假名有。再通过细微观察我们自身、及周遭之一切人事物的运作,体证我、法皆空,那么我们就会很容易读懂并融入龙树菩萨所阐述的中道观,一举击破自性见,再将之纳入修行中,可以是八正道,离极端苦行与极端放逸两边的中道行,也可以是六波罗蜜多的修持,如此断集、离惑染,体证佛法,趋向究竟寂静涅槃,是佛子最终的目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