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31 March 2022

覺悟的條件

净空法师

自古以來,覺悟的人不多。在淨土宗,東晉廬山遠公大師的時代,只有一百二十三人往生,這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最多的一會。而在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會下開悟的,也只有四十三人。從這些地方,我們很清晰的明瞭,覺悟的人不多。什麼樣的人能覺悟?徹底犧牲自己利益的人能覺悟,如果對世間名聞利養放不下,五欲六塵的享受放不下,恩怨的情執放不下,就不可能覺悟。真正覺悟之人,並非要特殊的天才。釋迦牟尼佛會下的周利槃陀伽是愚鈍之人,他在世尊會下時間不長,亦能證阿羅漢果,原因就是他能放下。

我們在多生多劫之前,就曾經學過佛,遇到佛菩薩,供養過佛菩薩,種植深厚的善根。為何不開悟?病根是我們的情執沒有徹底放下。徹底放下情執之人,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常聽說「為民服務」,此範圍小,這只是十法界裡的人法界。而為一切眾生服務,此範圍大,除了人之外,其他的九法界都包括了,這個心量多偉大!決定沒有自己,知道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為眾生服務就是為自己服務,此理很深。

若只為自己,不肯為人、為眾生,這是迷惑顛倒,迷失了自性,還害了自己,就是害自己生生世世永遠不能脫離輪迴;說得再明白點,永遠不能脫離三惡道。應當要曉得,我們生在人、天兩道很幸運,但時間很短促,佛經上的比喻說,我們是出來旅遊的,三惡道是故鄉,所以在三惡道的時間長。這是什麼原因?自私自利造成的,貪圖世間五欲六塵享受造成的。所以為自己是害自己,為眾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迷在六道、迷在情欲之中的人不懂,也不會覺悟。

今天我們非常幸運知道這些道理與事實真相,對於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才能體會到幾分。也開始漸漸醒悟過來,能夠學習佛菩薩,捨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以真誠的愛心,無私的布施供養,無條件的幫助一切眾生,這樣的人才會覺悟,才會開智慧。智慧與煩惱是一樁事情,迷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沒有放下自私自利的時候,我們的智慧都變成煩惱。若我們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自私自利,無量無邊的煩惱馬上就轉變成無量無邊的智慧。佛經上講:「煩惱即菩提」,菩提是智慧;「生死即涅槃」,這是一樁事情。佛菩薩何以有智慧?佛菩薩沒有自己,只有眾生,念念為一切眾生,這就是佛菩薩;念念想到自己的利益,這種人就是凡夫,佛菩薩與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真正清楚、明白了,在學佛過程當中,才能做到「轉惡為善」,這是第一個階段。

我們從第一個階段,提升到第二個階段「轉迷成悟」;希望再提升到第三個階段「轉凡成聖」。何謂凡聖?雖然轉迷成悟了,但是還無法脫離六道輪迴,那還是凡,脫離六道輪迴才稱作聖。六道以外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此四種人是小聖,這還在十法界。佛法有小乘、大乘,這是小乘的聖者。超越十法界才是真正的大聖,即《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大聖的觀念跟小聖不一樣,小聖慈悲、愛護、服務的對象,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所以他的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大聖的心量更大,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的一切眾生,為他慈悲、愛護、服務的對象,這就是佛法講的大乘。超凡入聖是世尊、諸佛如來教導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我們作大聖,而非作小聖。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大聖的心量。這兩句話,雖然讀的人、念的人很多,但心量還是放不開,還是不能脫離自私自利,只是用這兩句話來讚美釋迦牟尼佛及諸佛如來,這兩句話永遠是別人的,不是自己的,這是我們的過失。這兩句是真實話,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心量,都是包虛空法界的。由此可知,遍虛空法界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本有的心量。佛說我們迷惑了,把這麼大的心量迷失了,現在變成很小的心量,連兩個人都容納不下。聽人家造謠、毀謗,就幾天都睡不著覺,這個心量多小!

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自己要知道。上根人拓開心量,中下根人改過遷善,從事相上逐步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想法、看法。上根利智之人從根本修,根本是觀念,即現在學術裡講的人生觀、宇宙觀;觀就是看法,對宇宙人生的看法。從根本修是將過去對宇宙人生錯誤的看法,立刻扭轉過來,與諸佛菩薩同一知見,《法華經》上講的「入佛知見」。只要觀念轉過來,思想、見解、言語、行為全部就轉過來了,這是佛家講的上根利智。

上根利智之人畢竟是少數,我們能否做到上根利智,佛明白的告訴我們,這個沒有難處,總在遇緣不同。實在講,雖然說沒有難處,但還是有條件的。第一是名利心要看得淡,日常生活容易滿足,粗茶淡飯的生活能過得很自在、很快樂,這是好條件。第二是要遇到善知識,或者沒有遇到善知識,能遇到佛法,喜歡讀經。只要具備這兩個條件,長時薰修,鈍根也會變成利根,愚痴也會變成智慧,周利槃陀伽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我們要想在一生當中,薰習成上根利智,只要依照佛的教誨去做,向古大德學習,他們在一生當中能成就,我們在一生當中也能成就。所以,只要願意過最低水平的生活,再加上一個「好學」就行了。好學一定是向佛學習,向菩薩學習,向祖師大德學習,這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煩惱少,智慧開;煩惱斷了,智慧就圓滿。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愛心,圓滿的服務,佛家稱作大圓滿。這樣的人是少,正是善導大師所說的遇緣不同。我們今天很幸運,因緣具足,所以希望同修們要認真努力,我們一切為法界苦難眾生,我們不成就,他們就多受一天苦;我們早日成就,早日為他們服務,他們就早日脫離苦難。要常存此心,勉勵自己,勇猛精進,才能圓滿菩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