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点亮的青春
文|吕春
“人生”是一个很沉重的题目,记得太虚大师曾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作为一个普通的在家居士,我深感佛法智慧的无上,此生为人,如何用佛法的智慧指引青年的我们不虚度此生呢?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感悟。
与古人“尊天道,感运化” 的人生轨迹不同,当代的年青人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共业世界中。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年青人的物质生活,风云变化的思想潮流也不停颠覆着年青人的世界观。在时代的滚滚洪流和瞬息万变的人生沉浮中,我身边有太多同龄人对于不确定又不可知的未来感到深深的疑惧。人生究竟是缘何起,为何而活,这纷繁变幻的法界背后是否存在永恒的真理?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也困扰着迷失在生灭变幻世界里的年青一代。我们像漂浮在浩瀚太空的宇航员,黑暗,失重,孤独。更糟的是,传统的文化和观念在时代猛烈的冲刷后,被不假思索的年青人束之高阁。没有了上古先贤对人生的洞见,功利的物欲享乐成为了不少年青人的人生追求,有的向父母亲友不断索取以满足一己私欲,有的逐渐突破道德人伦底线,不择手段地捞钱以填补自己的虚荣。最可怜的是,以满足欲望的方式获得暂时的享乐非但不能体会到长久的安乐,反而会诱发新的更大的欲望。周围太多年青人便这样迷失在自心的欲念里,越陷越深,越来越痛苦。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我们青年人缺少洞见欲望和生命的本质的智慧。没有佛法点亮的青春,犹如在黑夜里踽踽独行,没有方向更无指引。
世尊常说:六道中,长短适中苦乐参半的人道最适于修习佛法。当周围越来越多的年青人迷失在一味的追求低级欲望的人生理想时,让我觉得很可惜。遥想当年,两千五百年前的菩提树下,结跏而坐的悉达多太子其实早已悟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而后以根本的无上智慧观照,言传身教,为我们年青人指明了通往永恒的方向,铺好了通达真理的道路。与此相比,局促在三维空间中的凡夫,纵是穷尽了思维和手段去建构和理解,也无法从根本上获得洞见宇宙人生真理的智慧。所以,摸黑前行的我们若得到“超越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的更高层次的圣者启迪,青春将有方向,人生可得安乐。能在这人欲横流、价值观念混乱的现代社会,于青年时代便认准佛法, 皈依三宝修习佛法,避免许多上下求索的困惑苦恼,避开误区, 少走不必要的弯路,实在是大善根的福德因缘,阿弥陀佛。
《金刚经》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部浓缩了六百卷般若经的“经眼”,以无上的觉悟,开遍布法界的方便,为我们年青人点明了智慧生活的诀要。我宿习深重,尤好豪辩,自小好与人争辩。为了和各种人一争高下,我一度沉迷逻辑学和西方哲学,骄狂也与日俱增,直到一位研习中观学派的学长彻底地辩赢了我,自以为是的我才如梦初醒,生起了对般若智慧的无限敬仰。在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论》和《十二门论》时,我看到佛法的智慧远在人类思维能达到的极限之上,竟无一字在“立论”,而是采用“随立随破”的方式,将逻辑的前提分析解构,在因缘的关系网中全面地看待事物,教导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感如淋甘露,大呼过瘾。原来,一切的思维和语言都有它的前提和定义,一切概念的产生,都必须先从原本真实完整的世界中,人为主观地区分出对立面。推而广之,以中观法门观照我生活中的万事万物,也无不如此。黑以白显,阴随阳释,善因恶立,有从无来。
进而观照我们青春的烦恼,无一不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的结果。接受并执着了种种观念,自己构建出各种推论并执以为绝对真理,而其根源的前提又都是以凡夫颠倒妄想产生的假设,当前提和因缘条件改变后,结论也不再如初,若执着前念,自然会带来烦恼和痛苦。其实,若能依中观的智慧观照,静心体悟我们烦恼生起的前提和条件,发现显相事物背后存在的隐藏关系和条件,在时刻生灭的因缘场中动态地理解,青春的躁动和迷惘便会逐渐恢复平静和自然。每当因外界物质引起了内心欲念时,我便尝试着静心专注地思维它,不断告诉自己任何一个烦恼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样不但能找出烦恼的因,更能随顺因缘运化,烦恼也就自然烟消云散。渐渐地,许多固有的观念一个个通过中观的思辨被消解,心里像少了一件件的负担,智慧的光亮充盈心灵。
用中观思辨的智慧去观察我的生活,我有了很多新奇的发现。观察各种人的心态、生活方式和他们的生命追求;观察以假我为中心而扩张占有欲,徒令人枉受苦恼,丑化形象,无实际义利;观察名利权位、声色犬马,发现其无常难保、如梦如幻;观察人们生老病死、贫穷衰患的痛苦;观察有些可怜的人因无正见正信,杀盗淫妄,污染人间,最终自招恶果;观察社会上尔虞我诈、贪赃腐败等丑恶现象,和历史上无数的争斗残杀,感慨万恶皆由人心不净、智慧不明、烦恼炽盛所致;观察西方文明片面发展物质文明的弊端和诸家学说的弊病。
通过这种不断地提醒自己用中观的思想来观照方法,体会生灭流转的万法的不真实性和其自性本空,我更加深了对佛法无上真理性的信仰,深感大乘菩萨道的实践,是能从根本上诊治我们年青人的弊病,净化人心,祥和社会,挽回劫难,庄严国土。
《法华经》有言:“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言“一切资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在受持三皈、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以由对缘起性空义理 的胜解所得思慧为主导,在社会生活中修六度四摄,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则更为思维活跃的年青人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便法门,一方面伏断自心烦恼执着,一方面积集福智、利济众生。
今天,越来越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年青同修在人生的旅途中皈依佛法,青春智渡,现法喜乐。这是中国佛教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